摘 要: 词汇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具有指导性作用。本文介绍了概念隐喻应用于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探讨了英语教学中概念隐喻理论在新词含义、多义词及词汇运用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概念隐喻 英语词汇教学 应用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词汇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只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习外语必然要掌握一定的词汇。然而由于英语词汇量大,词义变化复杂,可遵循的规律较少,词汇教学一直被认为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再加上长期以来对词汇的认识存在着种种误区,导致英语词汇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一些语言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词汇教学的新方法,试图把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结合起来。
我们知道,约70%的语言是隐喻式的。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也是思维现象,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束定芳、汤本庆(2002)指出,语言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解释词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可以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中各种不同形式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系。因此,隐喻作为一种认知工具,为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指明了一条英语词汇教学的可行途径。
二、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初,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他们认为,隐喻不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即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之中,因为人类的思维过程主要是以隐喻为特征的,人类的认知系统是隐喻构造的。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不同于传统的隐喻理论,它是基于主客观相结合的经验主义的语言观,涉及到“跨域映射”,即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投射。前者通常是人们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而后者一般是人们不太熟悉的、抽象的概念。通过将源域映射在目标域上,目标域从而得到理解。如:
a.He attacked every weak point in my argument.
b.He shot down all of my argument.
c.If you use that strategy,he’ll wipe you out.
以上例句都以战争的术语来描述辩论这一行为。在争论中,为打败对手,双方都力图捍卫自己的领地,寻找证据来攻击对手。这些句子的背后暗含这样的隐喻概念“ARGUMENT IS WAR”。
“概念隐喻”是一个概括性很强的概念,它高度概括了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它是深层次的。而我们所说的“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隐喻,其实是指概念隐喻在语言使用时的具体体现形式,即隐喻性表达。隐喻性表达是在概念隐喻统领下派生出来的相关隐喻,因此它受概念隐喻的支配。莱考夫和约翰逊将其分为三类,即方位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
方位隐喻指以表述空间方位的概念来组建的一系列隐喻。空间概念来源于人类自身的体验,是人类最基本的意象图式,是理解其它概念的基础。如果我们将这种物理空间图式结构投射到其他的经验上,使其他抽象经验具有了同样的图式结构,那么词的意义也就通过投射发展了隐喻含义。如介词over的原始意义来源于人类最基本的方位经验“上”和“下”,并在此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类最基本的意象图式——上—下图式。该图式在语言中被广泛地映射到人的心理状态、社会地位等抽象范畴,构成“高兴是上,悲伤是下”、“地位高是上,地位低是下”、“控制是上,缺乏控制是下”等隐喻含义。如:
a.She has a strange power over me.
b.He ruled over a great empire.
c.He has little control over his emotions.
实体隐喻是指人们将抽象的事件、活动、情感和思想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实体隐喻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是容器隐喻。如将argument看作是盛有东西的容器,就会出现以下的表达:
a.Your argument doesn’t have much content.
b.That argument has holes in it.
c.Your arguments won’t hold water.
结构隐喻是指借助一种事物的概念结构去理解或认识另一种事物。如概念隐喻“LOVE IS A JOURNEY”或“LIFE IS A JOURNEY”是将“旅行”的范畴结构投射到抽象范畴“爱”或“生活”上。如:
a.We’re at a crossroads.
b.We’ll have to go our separate ways.
c.It’s been a long bumpy road.
三、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隐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有利于加深我们对新词含义、多义词及词汇运用的理解。利用隐喻来学习英语词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利用概念隐喻理解新词
隐喻是人类创造新词的重要手段。英汉语中有很多词语都是借助隐喻构成的,如stone-hearted(铁石心肠的),pitch-dark(漆黑的),snow-whit(雪白的)等;现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很多人喜欢上网逛论坛、发贴子,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隐喻词汇:在论坛里发贴子的人叫作“楼主”,第一个回贴的人叫作“沙发”,第二个回贴人叫“板凳”,第三个叫“地板”;在论坛里只看贴子不回复的叫作“潜水”,发表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叫作“灌水”;先回贴的人叫作“楼上”,后回贴的人叫作“楼下”。这些隐喻词汇使得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形象、更生动、更新奇,具有很强的修辞性。
(二)利用概念隐喻理解多义词
词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是一词多义现象的普遍存在,而学习者很难将一词的多种意义罗列完整并联系在一起。概念隐喻理论的引入是词汇习得,尤其是多义词习得的关键所在。从词的角度看,一个词的义项大致可分为基本义和引申义。词汇的引申义或扩展义通常是通过隐喻和转喻扩展来的,由此形成了词汇的多义性网络。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认为,一词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对应地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从而建立起不同概念域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领域里的相似联想,而也正是人类的隐喻性思维才使人们看到了概念之间的这种潜在的相似性,词汇也因此发展了其不同的义项,产生了许多隐喻含义。可见,词的这种多义性在本质上是源于词的隐喻性表达,是结构隐喻在词汇中的普遍体现。如heart“心脏”(源域)的概念结构通过人们的相似性联想投射到其它概念域(目标域)上,从而扩展了“内心”、“中心”、“心灵”、“爱心”、“感情”、“核心”,甚至还有“要点”、“实质”等含义。
英语中许多词汇都是在其基本义的基础上扩展出了隐喻含义,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在词语教学中引入类似于heart的词汇意义扩展的认知分析,让学生了解词汇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揭示词汇不同意义间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推理能力,从而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三)利用概念隐喻理解词汇运用
英语词汇词性变化的灵活性也是导致学习者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概念隐喻理论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如:storm原为名词,意为“暴风雨”,通过转换变为动词,意为:“猛攻;暴怒”;再如,名词cock(公鸡)通过加后缀-y变成形容词。cocky,意为“趾高气扬的”;head作动词时,表示“率领,领导”等,head for表示“朝……方向去”等,这些都是实体隐喻的具体体现。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隐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被认为是“固定搭配”的短语的含义。如:the upper class,look down upon,wake up,break down,in high/low spirits,cut down等,这些短语都包含了介词up(向上,在上面),down(向下,在下面)的隐喻意义,即GOOD IS UP,BAD IS DOWN。
四、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词汇的掌握和运用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培养有非常直接的影响。而在词汇教学中引入认知的隐喻理论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将会给词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也体现出认知语言学的价值。因此,教师有必要启发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对隐喻的认知经验,并将其应用到英语学习中来。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词汇隐喻意义的介绍,引导学生注意单词的隐喻意义,帮助学生思考该词隐喻意义和基本含义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深层次地掌握词义。
参考文献:
[1]L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