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菜价:保护菜农利

2011-12-29 00:00:00
农村百事通 2011年12期


  直击:蔬菜滞销菜农忍痛弃耕
  
  前段时间,全国露天蔬菜集中上市,种类丰富,蔬菜价格普遍下跌。在山东、上海、江浙一带,卷心菜、大白菜的价格甚至跌破农民种菜的成本。菜农和蔬菜经销商遭受巨大的损失。在北京某个蔬菜集散中心,成堆的油菜散乱地堆在市场的摊位上,摊主偶尔吆喝上一句:“油菜5分钱一斤!”沪、浙、鲁、豫等多地“菜贱伤农”的情况持续上演。在上海,数百万公斤蔬菜滞销,无奈让拖拉机碾碎。在广东三水,菜农不敢收割蔬菜,任由芥菜生长,致使芥菜长到1米多高,活像油菜花。
  
  分析:菜贱伤农,原因何在?
  
  多因素导致蔬菜滞销,价格普降。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顾兆学指出,短期来看蔬菜滞销原因有三:其一,前两年蔬菜价格保持高位,导致菜农盲目扩大生产。其二,燃油价格上涨导致运输成本增加。其三,气候异常使南北方蔬菜上市时间冲突,导致市场饱和。往年,一般是南方蔬菜先上市,南方蔬菜下市的时候北方蔬菜才上市,之间有个时间差,今年受气候影响,蔬菜成熟期普遍发生变化,南北方的蔬菜几乎在同一时间上市,所以造成市场供应饱和。
  
  菜农声音:集中种植,国家给补贴
  
  造成蔬菜滞销的根本原因在于供给层面跟不上不断变化的需求结构,所以菜农发出感慨:要真正跳出菜贱伤农的怪圈,依靠提高信息发布水平、种植水平、减少流通环节等虽然可以缓解,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无法适应大流通的需求,单户生产很难掌握未来市场的种植情况,因此不仅会出现由于上一季某种蔬菜售价高导致当季蔬菜产量上升的局面,而且有时菜价持续低迷仍会出现种植“撞车”。要提高菜农的收入,必须采取集中种植的方式,国家也应给予支持与引导。要解决菜价大起大落的问题,必须搞合作社,现在农村没有搞好农业合作社,因为无人牵头,这方面的合作应由政府来组织。另外,日前国家对种粮有补贴,对种菜也应该有相应措施。
  
  部委部署:大力维护蔬菜市场
  
  针对近期部分地区、个别蔬菜品种出现滞销卖难现象,商务部已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维护菜价稳定和市场平稳运行。这些措施包括:第一,加强商农合作,促进产销衔接:第二,细分产销信息,拓宽发布渠道;第三,支持菜农投保,建立救助机制。
  农业部也要求各地农业部门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菜农寻找市场销路,稳定蔬菜生产发展。一是加强产销衔接。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通过组织农超、农校、农企对接等活动,扩大网上推介服务。二是强化营销服务。充分发挥批发市场的主渠道作用,组织动员其加大运营服务,降低入场收费标准,在安排摊位、提供冷藏保鲜设施、寻找买主等方面,为蔬菜经销业主提供更多便利。三是加大加工储藏。四是合理安排生产。五是抓好信息引导。加强蔬菜产销动态监测,掌握本区域内蔬菜生产和预计上市情况,利用农业信息服务热线“12316”及手机短信平台,提早发布信息,提前联系销路。
  
gMeh2xA+KeS6aSiW/Z0lCG8XYf6Bz5GodaGNMBJxo3E=  地方举措:多地出台紧急措施
  
  河南:芹菜实施保护价,产地每公斤不低于0.2元
  日前,郑州市出台10项应急措施,促销芹菜、莴笋,并实施保护价销售,允许菜农直接进城卖菜,全力解决部分蔬菜品种的积压问题。并立即组织郑州市16家商贸企业前往中牟县采购芹菜。
  10项应急措施包括:迅速调集资金,落实补偿措施,对出现严重滞销的芹菜实施保护价销售,确保生产地每公斤芹菜的售价不低于0.2元。切实加强政府服务,积极拓展运销通道,进一步落实绿色通道政策,加强农超双向对接。健全保护蔬菜生产的政策措施,研究建立后期保护机制,大力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建立信息统计日报制度。
  
  山东:开展产销对接活动,优先销售滞销蔬菜。
  山东苍山县商务局副局长张广贤介绍,积极利用农超对接,协调各个蔬菜批发市场,敞开收购,多方联系客户,积极地扩大销售,此外,山东还协调食品加工企业与蔬菜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滞销蔬菜进行深加工,受到众多菜农的欢迎。
  
  北京:超市增大采购量加速蔬菜销售。
  北京继续着力推出“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场店对接”,让本地和外埠蔬菜基地建立社区直营菜店,设立社区“直投菜柜”等10余种蔬菜零售终端新模式。
  
  上海:进一步探索菜价保险机制。
  上海相关部门已采取多种措施给予综合应对,并进一步探索完善全国首创的蔬菜价格保险机制,制定了“夏淡菜价保险方案”。
  据上海市农委人士讲,去年上海推出了“冬淡青菜成本价格保险”产品,“冬淡”青菜保险面积超过0.38万公顷,共发生赔款424万元,667平方米(1亩)平均赔款近80元。上海还按照市场需求合理安排蔬菜生产的茬口与品种,并要求各级农技人员深入蔬菜生产基地,加强现场技术指导,保证蔬菜均衡上市。同时,加强产销对接,进一步拓展“农超(超市)对接”、“农标(标准化菜场)对接”以及“团购”等销售渠道,减少流通环节的费用,提高菜农的经济效益。
  
  (本刊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