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殖场所
大麦虫饲养场所宜选择在背风向阳、冬暖夏凉的室内。饲养过程中应注意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和饲养密度。房间温度应严格控制在20~32℃之间,最适温度为27℃,防止昼夜温差变化过大,对虫体造成应激。房间要有较好的通气条件,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但是饲料不宜潮湿,严禁饲料中积水或向饲料中洒水。饲养环境的光线不宜太强。注意防止鼠、蚁、苍蝇、蜘蛛、壁虎、蟑螂等害虫偷食或者咬伤虫体。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新购买的麦麸等饲料须放置2周后再使用。注意密闭防虫,水果、菜叶等要用水浸泡冲洗晾干后使用。要及时清除死亡虫体和剩余的青饲料,以免霉烂变质导致流行病发生。饲养大麦虫的室内严禁放置农药、杀虫剂、防腐剂等有毒有害试剂。
二、生产管理
大麦虫属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过程,整个生育周期为6个月左右,1年可繁殖生产两批。成虫性成熟时体色为黑色,雌虫体形比雄虫明显偏大。雌虫交配2~3天后产卵,可多次交配产卵,可连续产卵600~1000余粒,直至死亡。初孵幼虫发育很快,经过4~5周的生长,幼虫体长可达到70~80毫米,虫体宽5~6毫米,单条虫重约1.3~1.5克,开始化蛹。大麦虫的生产管理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而有所不同。
(1)卵的孵化:在饲养盘底部先撒一层麦麸,约1厘米厚。然后放上第一层卵纸,再撒少许麦麸,放第二层卵纸,每盘中放置4层卵纸。由于温度条件不同,卵的孵化周期会有很大改变。温度以25~30℃为佳,孵化时间约8~12天,温度降低,孵化期延长,温度低于l5℃时,卵孵化比例很少。孵化后,进入幼虫管理阶段。
(2)幼虫管理阶段:先在饲养箱内放入经纱网筛过的麸皮和其他饲料,再放入大麦虫幼虫,幼虫密度以布满器具为准,厚度不超过3~5厘米,然后在上面铺放菜叶,让虫子生活于麸皮与菜叶之间,自由采食。每隔1周左右筛除1次虫粪,换上新鲜饲料。初孵幼虫呈蠕动状态,早期生长速度很快,饲养过程中要根据密度及时分箱。当幼虫长到5厘米左右长时,颜色开始由黑褐色变浅,且食量减少,这是进入老熟幼虫后期的表现,很快即进入化蛹阶段,此时便可采收用作饲料。
(3)蛹的管理:幼虫平均生长3个月后开始化蛹,要化蛹的幼虫皮肤光泽度差,行动缓慢,化蛹时将头部倒立在饲料中,左右移动摩擦头部进行化蛹。此时将饲料压紧,有利于其顺利化蛹。初化蛹为乳白色,体壁较软,后逐渐变成淡黄褐色,体壁也变得较坚硬。每天应及时把初蛹从幼虫中分拣出来放入孵化箱内集中管理。蛹期对温度和湿度要求也较严格,蛹的羽化适宜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65%~75%。蛹经2周时间羽化为成虫。
(4)成虫阶段:此阶段为大麦虫的繁殖期,饲养目的是使其大量地生产虫卵。雌、雄成虫按照1∶1的比例投放。成虫饲养密度为1000~1200只/平方米。蛹羽化为成虫后6~11天开始产卵,2个月内是大麦虫产卵盛期,要注意加强营养和管理,每天喂养1~2次。先均匀撒上厚约1厘米的麸皮或混合饲料,再撒上拌有碎青菜的麦麸,以提供水分和补充维生素,随吃随放,保持新鲜。成虫有向下产卵的习性。接卵纸3天更换1次,但在产卵盛期或产卵适温季节最好每天更换1次。次序是先换接卵纸,再添加饲料。
三、采食
大麦虫食性杂,食物来源广泛,麦麸、米糠、锯末、果菜残体、人工饲料、动物尸体等均可食用。目前,人工养殖大麦虫主要以麦麸为主料,同时添加各种果菜残体,并补充维生素、鱼粉、骨粉等,水分主要通过采食根茎类蔬菜及瓜果皮补充。
(河北省北方学院 马银娟 邮编: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