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容否认的现象是,近年来我国婚姻感情问题正经历显著的变迁。在择偶阶段,这些年,拜金主义日盛,加之高房价的“推波助澜”,一些女性把嫁给“有房一族”、“富二代”等定为择偶的现实“标准”。而在婚姻的稳定性方面,也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据报道,近5年来全国离婚人数逐年上升,年平均增幅为7%。全国法院一审受理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也逐年上升,案件中相对集中反映出婚前贷款买房、夫妻之间赠与房产等问题。可见,“财产”是贯穿婚姻前后和影响婚姻家庭的大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8月12日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三)》),其核心内容直指当今社会婚姻家庭纠纷中的主要问题。对于新司法解释,婚姻财产问题也成为人们争议的热点。
1.婚后父母给子女买房归出资人子女个人
在此之前,一方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房产经过8年、贵重物品经过4年,将成为夫妻共有财产;而新司法解释则严格区分了财产归属:谁的就是谁的。
《婚姻法解释(三)》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婚前个人按揭买房,离婚时归“个人”所有
《婚姻法解释(三)》首次明确了离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贷款购买的不动产归属问题。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
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应增值部分,离婚时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3.关于夫妻一方卖房
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购买、支付合理对价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另一方主张追回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财产损失,离婚时另一方请求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
在众多争议当中,还有一种呼声——新解释有点“重男轻女”!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双方结婚一般是男方购房,女方购买一些家用电器等。婚后,女方更多地承担照顾家庭和孩子等家务活。按照新的司法解释,离婚后,女方可能面临着“净身出户”。
可以说,《婚姻法解释(三)》规定的内容是比较中立的。“婚后父母给买的房子,另一方无权分割”是针对男女双方而言的,不仅是“儿媳妇”不能分“公婆”的财产,同时“上门女婿”也不能分“丈母娘家”的财产。在实际生活中,无论男女方父母出资为子女结婚购房往往倾注全部积蓄,一般也不会与子女签署书面协议,如果离婚时一概将房屋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实际上也侵害了出资购房父母的利益。所以,父母出资购房视为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比较合情合理。
此次司法解释出台后,我们也要重新树立正确的婚姻观,重新正视我们的婚姻,对婚姻不要再抱着那种功利的心理,更不能为了赚取利益而结婚。广大的女性朋友要逐渐走向独立,夫妻共同奋斗,都有付出也就都有回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婚姻,因为离婚对父母、亲人,尤其是对子女的伤害是终生的,夫妻之间拥有忠贞、责任和挚爱的家庭情感才是最为重要的。 (本刊编辑部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