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异乡务工创业要有主动融入的心态

2011-12-29 00:00:00
农村百事通 2011年10期


  很难想象,来自西部贫困山区的广西天等县外出务工青年,已悄然在北京开办了400多家桂林米粉店。他们是怎样在首都站稳脚跟,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的呢?
  来自天等县都康乡多仪村的言经海,初中还没毕业就外出打工了。2004年,她带着早期创业积攒下的7万元资金来到陌生的北京。刚开始,她说的“普通话”人家听不懂,北京人说话语速快她也听不懂,这种交流上的障碍让她特别自卑。她说:“因为我们天等是一个穷地方,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天等人,就说是南宁人。”
  找好店面、交完房租、做完装修后,言经海来京时所带的钱已所剩无几。没钱请人手。她就自己干,既下厨。又做服务员。经常是凌晨一两点钟睡觉,早上天没亮又得爬起来买菜。
  虽然小店正常开业了,但一些口味挑剔的北京市民并不认同米粉店的味道,经营情况很不理想。“那时,我确实慌了手脚!”言经海说。好在有同行老乡的帮助,加上她自己不断摸索改进,改良版的桂林米粉逐渐获得了顾客的认可。现在,言经海已经在北京开了10家桂林米粉店,安置就业人员100多人。最近,她又打算在北京西站南广场新开一家旗舰店,
  “敢梦想,肯付出,能吃苦。你们个个也都能出去当老板。”言经海经常这样鼓励在她店里打工的天等老乡。几年间,她店里就有好几名员工先后走出去自己创业,当上了米粉店的小老板。如今再有人问她是哪里人。她会自豪地说自己是广西天等人。
  今年22岁的北海市合浦县姑娘林彩儒,5年前来北京打工时,从没想过自己会从一个懵懂的乡村女孩成长为一个“新北京人”。2005年中学毕业后,她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弃学外出打工。刚到北京,没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的小林对未来一片迷茫。刚进入家政公司时,她连“家政”是什么意思都不懂。现在,她不仅成为一名出色的家政服务员,还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在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读大专。
  3年来,林彩儒白天在雇主家帮忙照看孩子,晚上等大家都休息了,她又回到床前的台灯下复习功课。每个周末早上7点,她就要从住处出发,坐将近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去学校,有时上完课回来都已经是晚上9点。当心情不好或工作不顺心时,她也想过放弃,但心里那个不灭的求学梦还是让她选择了坚持。
  这个细心的广西姑娘,在平凡的家政服务中不放过每个学习的机会:不同的衣料要用不同的洗涤剂,宝宝要根据成长阶段的不同每周更换新的食谱,散落在家里的书要分好类再送回书架……这种专注的精神,让林彩儒荣获了2010年度北京市“明星家政员”的称号。现在,她靠劳动不仅做到学费自理,每年还能给父母寄去2万元存款。
  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难免会遇到地理不熟、语言不通、收入不高、朋友不多的情况,但大家在异乡务工创业要有主动融入的心态。尽管现在许多大城市的户口控制比较严,生活成本较高,但户口并不代表什么,心才代表一切。心在这儿,就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建设城市,城市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城市,有了这种精神,你就能融入你务工创业所在的城市了。
  (北京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