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南阳作家群已名扬四海,成为文化名城南阳的一张文化名片。
其中专治散文的作家周同宾便是我们社旗人,这老夫子有点愚,一开笔便写土、土地,写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农民,而那些聪明又时尚的作家却写热点的东西;如凶杀、色情、武侠、网恋、甚至干脆用女人的身体去写作,竟然能一夜走红,名利双收。然而周同宾却几十年如一日地写农村,农民,关注农民生活,心系苍生。他自己曾说:“大地茫茫,农民渺小,那些‘大腕’级作家有谁愿意去到荒山僻野叩开庄户人家的柴扉去采访农民?”他把采访农民的“小”文章汇集成一部长篇散文:《皇天后土》。在首届鲁迅文学奖的评奖中,那些“大腕”级的作家拿的都是锦绣华章,而他却端了一盘像《皇天后土》那样的“周记马齿苋”,居然受到评论家们的厚爱,从而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优秀散文奖。
内心里,对这样一位写农民的伟大作家非常敬慕,总想去拜访一下。
甲申年元宵佳节,受南阳友人之邀,去南阳赏灯观烟花,闹元宵。和文友一起步出丽都花园的贵宾楼,径直驱车去拜访著名散文作家周同宾先生。
蛇年岁尾,同宾先生为了零距离接近白河,决计离开城北的旧巢,举家乔迁,迁往白河南岸,与白河做隔墙芳邻。
车穿碧波万倾的白河,到达白河南岸几条小胡同前停下,向胡同口一个卖粽子的少女询问同宾老师的家址。顺着女孩指的方向来到一座大门前,轻轻叩门,同宾老师来开门,一身洁净旧西服,清癯的脸庞,一幅厚厚的镜片,里面闪烁着深邃的儒学之睿光,此是对同宾老师的第一印象。他热情地把我们迎进院里,这是一处幽静的小独院,虽处闹市,却好似在乡野。院子里栽种一些绿树红花。周夫妇把我们迎进客厅,沏上茶,我们边喝边谈。
说起房子,同宾老师说,这个小独院是买人家的,当时花了九万元。不喜高处单元房,挂在高处,像个鸟巢,只喜欢小独院,买了后又装修了装修。
闲谈了一阵子,他领我们去楼上的书房里参观,走进书房一阵阵墨香袭来,四壁藏书,将书房围成了一座书的城堡。一排排书籍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书房里弥漫着令人销魂的恬适温馨,满屋子的书香,似百花吐蕊花香四溢。这么多的好书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时时听候周老师调兵遣将。书房后壁上挂着王蒙、胡絮青、贾平凹、二月河、周大新、周涛等名人字画。还有一些藏品,书桌上摆放着一个彩釉大瓷瓶,他说是唐代的,但也没鉴定过。书房内没安装空调,只有一台电暖器,如同乡下人冬天取暖用的炭火盆。后墙西北角两个箱子是置印宣纸的地方。
与周老师话别时,他送给我们一本《绿窗小品》。当我们走至大门外时,周夫人又追到门外,每人塞给我们一本柳玉柱先生的杂文集《性定菜根香》,可见周夫人对文学青年的殷殷关爱之心。
离开同宾老师家,我们来到美丽白河湿地公园,公园内人如潮涌。在卧龙大桥的观景台,我们欣赏着姹紫嫣红的焰火感受着盛世欢歌笑语。
再次去南阳拜访周同宾,是在丙戊元宵节。这一年是特别值得庆贺的一年。这一年里中央下发一号文件,决定在全国施行多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载歌载舞庆盛世。怀着喜悦的心情,再次去南阳拜访周同宾。车穿白水,美丽的白河碧水蓝天,紫气凝瑞,文风骀荡,不禁让人想起曾经隐居、躬耕、生活在白水边的几位圣人先贤:张衡、诸葛亮、张仲景、范蠡!如今,周同宾居南岸,二月河隐北岸。正像唐代大诗人李白赞叹的那样: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正所谓白水岸边有真人居焉!
到同宾老师家已十一点多了,本不想多停留。因一家人盛情留客,只得留下吃午餐,午饭由周夫人巧手烹调了美味佳肴,煮的是汤圆粥,里边配有:冰糖、莲子、豇豆、扁豆、花生仁、山药、仙女枣等,这道羹汤味道鲜美。吃了半块豆包馍,半块枣馍(这是周夫人手工馍)吃着甘甜有味。周老师不善猜枚,我们边吃边喝边谈,他边向酒杯里敬酒。心中热乎乎的,涌动着酒的醇香和诗意的芬芳。
他家中喂养了一只乌黑油亮的小猫,吃饭时,时不时地跳到我腿上,“咪咪……”地叫几声,便在腿上留下几朵鲜艳的梅花。还有一只小狮子狗在脚边嗅来嗅去,周老师说:“你打它”。我倒觉得十分可爱有趣。席间同宾老师说:“现在国泰民安,国家不但免了农业税,又实行了各项惠民政策,这就更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民富裕了,钱袋子鼓起来了,农民的文化艺术生活也提高了,这更有利于国家构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中国目前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谈到了家乡,他说:“社旗这几年发展也很快,县领导在抓经济的同时也很注重文化建设,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涌现了一批文艺人才,如:贾静、陈玉林、宋长宽、陈万福、杨维永、巴志强、薛松爽等人。
吃罢饭,去他的豆斋里玩,问他何以取这样一个书斋名,他解释说:“豆很平凡,平常,朴素。”这也正如他的作品,人品。看似平凡,平常,但就在这平凡中蕴藏一颗伟大而高贵的灵魂。又浏览了一遍他书房里的藏书,对他的书籍真是艳羡不已。
他书房后壁上,不知何时又悬了一把宝剑,这使我想起了陆放翁的诗句:“匣中宝剑夜有声”。我们相信宝刀不老的周同宾还将在他的豆斋里创作出更多的散文精品奉献给读者。
向他求字,他说,他的字不好。我执意说,您是名家,您的字挺不错的。最后他答应了,他提笔思考片刻,便在彩色的宣纸上写下了禅宗六祖慧能的一句谒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禅师偈书赠国华先生丙戌元霄周同宾拙笔于南阳豆斋。”又从箱子里拿出几枚印章,按上引首章,压尾章,姓名章。得到同宾老师墨宝,心里非常高兴。
看到这幅书法作品,我便想起禅宗六祖慧能。因从一苇渡江的达摩算起,经慧可、僧灿、道信、弘忍到惠能是第六祖。所以人们称他为禅宗六祖。
每当看到同宾老师的这件书法作品,我便想起《红楼梦》里的一段话:宝钗道:“实在这方悟彻。当日南宗六祖慧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彼时慧能在厨房石丰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他。”
这是《红楼梦》中第二十二回中的一段,此回是本书中非常重要的一回,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曹雪芹对慧能禅宗六祖的偈语非常看重,芹溪居士本是佛教中人,其实这一回也是《红楼梦》全书的一个偈语。事实上,那些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有禅性禅韵的,文学与禅性是相通融的,都是善良的创造。
由此深思,可见周宾老师对我这个文学后生确有深意存焉!临别时,又送我一本“鲁迅文学奖散文获奖者丛书”之一的《豆的系念》。
拿着同宾老师的墨宝走出他的家门,有一股浓浓的禅香味,或许是从这幅字画里释放出来的。
带着同宾老师的书法作品,来到美丽的白河湿地公园,此时公园内已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姹紫嫣红的焰火在白河上空绽放,如天女散花,朵朵花瓣开在空中,也开在水中,白河内外到处都是一派火树银花耀长空的美景。数十万观众观看了这次焰火晚会,共同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