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中药
茯苓饼的由来
据800年前的南宋《儒门事亲》记载:“茯苓四两,白面二两,水调作饼,以黄蜡煎熟。”不过这种蜡煎的饼并不好吃。待到了清初,有人提出“糕贵乎松,饼利于薄”的主张,于是,后来的饼就越来越薄。
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饮食,厨师们绞尽脑汁,选来几味健脾开胃的中药。厨师们发现其中产于云贵一带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于是,他们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慈禧吃后,很满意。并常以此饼赏赐宫中大臣。因此,茯苓饼更加身价百倍,成了当时宫廷中的名点。后来,这种饼传入民间,成为京华风味小吃。
现今北京的茯苓饼,就是继承了由清宫御膳房流传下来的传统制法,并在用料和加工上不断改进而制作出来的。如今,茯苓饼以其质佳味美,驰名全国。
药用真菌——茯苓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在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
我国对茯苓这一药用真菌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淮南子》中就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的描述;《神农本草经》也早已把它列为上品药材,并说“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苏东坡在《东坡杂记》中就谈到了茯苓粉的提取方法和服法。杜甫写有“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的诗句。黄庭坚的《鹧鸪天》有:“汤泛冰瓷一坐春,长松林下得灵根。吉祥老子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
茯苓功能健脾安神
中医认为,茯苓性味甘淡,药性和缓,既能养心健脾,又能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由于其性质平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故历来为人们所喜食。《药性论》说其:“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四百味歌括》云:“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类(β-茯苓多糖)、三萜类、麦角甾醇、胆碱、腺嘌呤、氨基酸、卵磷脂等。药理实验证明,茯苓可以明显降低小鼠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