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用玻璃容器盛放调料品

2011-12-29 00:00:00董金狮
大众健康 2011年4期


  厨房是家里最重要的功能区,因为它是美食的发源地。目前,城镇居民多选择到超市购物,买回大包装生活用品、副食品等,再在家分装到相应的容器中,以便随需随用,尤其是厨房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更是如此。这样做,老百姓不仅可享受到类似批发的优惠,同时又省去了频繁购物的麻烦。如此做法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对健康有没有影响呢。比如从超市买回的大桶食用油,大多会被分装到塑料制成的小油壶或者饮料瓶里以便方便取用,这种容器安全吗?材质有什么要求吗?密封性能有要求吗?什么样的最好呢?下面有请食品安全与环保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教授给我们解答。
  
  能不能用饮料瓶装食用油、酱油、醋?
  
  饮料瓶重复使用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特别是很多老百姓认为,不用了的饮料瓶用来装酱油、醋,既方便又能起到废物利用的作用。一些人除了用废旧饮料瓶盛放作料外,还喜欢用饮料瓶灌水喝。盛放冷水还好,一些用来盛放热水的饮料瓶,经常会发生遇热变形的情况。饮料瓶重复使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是这种做法却是不值得效仿的。合格的饮料瓶、矿泉水瓶都要求用食品级的塑料做成,即PET瓶(三角符号里为“1”)。这些食品级的PET瓶不能在高温下使用,一般在70℃以下使用是安全的。此外,这些塑料瓶都是一次性使用的。国家规定企业不能回收用过的瓶重复灌装使用,回收再生罐装饮料和矿泉水等饮品也不可以。
  PET里含有微量的催化剂,一些人喜欢将热水灌到瓶子里,而高温会使塑料里的有害物质溶出来,进入水里;同时,酸性液体也容易将塑料里的有害物质溶出,若消费者所灌装的水或茶,酸碱度不稳定,也可能将有害物质带出来。再有,用塑料瓶装食用油确实也存在一定危险。如果塑料中含有害的增塑剂成分,是能溶解在油脂中并被人体吸收的。有研究指出,长期食用被聚乙烯分子“污染”的食物,会使人头晕、头痛、恶心、食欲减退、记忆力下降。另外,正规企业首次生产的灌装饮料瓶,都是经过严格消毒、清洗、灭菌的。如果反复使用瓶子,细菌就会在瓶子里反复繁殖。另外,美国的一项研究则表明,这种塑料制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因此,矿泉水瓶和饮料瓶不要重复使用,特别是不要用来装热水、醋、油等。我郑重建议,最好用玻璃容器盛放调料品,这可以减少因长期使用塑料瓶对身体健康产生的危害。
  
  巧选碘盐盒
  
  在调查中发现,人们用碘盐的存在两个常见误区:第一,有的群众为图方便,一次性购买大量食盐,可吃一年甚至将近两年;第二,有的群众用敞口的透明玻璃瓶盛装盐,或将盐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导致碘的严重挥发。正确的做法是,一次性购买食盐不要过多,以敞开使用的时间不超过半年为宜。此外,碘盐应装入有盖的棕色玻璃瓶或瓷缸内,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火源的地方。
  
  微波炉使用容器有“三忌”
  
  忌用普通塑料容器:要使用专门的微波炉器皿盛装食物放入微波炉中加热。如果使用普通塑料容器加热,一是热的食物会使塑料容器变形,二是普通塑料会放出有毒物质,污染食物,危害人体健康。一般的塑料容器可以在底部看到一个三角形,里面有编号。标识为“5”的是聚丙烯,这种材质耐130℃高温,透明度差。这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在小心清洁后可重复使用。饮料瓶一般标识为“1”,不能加热。最后提醒,仿瓷(密胺)餐具绝对不能用微波炉加热。
  忌用金属器皿:因为放入炉内的铁、铝、不锈钢、搪瓷等器皿,微波炉在加热时会与之产生电火花并反射微波,既损伤炉体又不能很好地加热食物,会导致食物加热不彻底而引发疾病。
  忌使用封闭容器:加热液体时应使用广口容器。因为在封闭容器内加热食材,产生的热量不容易散发,可使容器内压力过高,易引起爆破事故。在煎煮带壳食物时更要注意,须事先用针或筷子将壳刺破,以免加热后引起爆裂、飞溅弄脏炉壁,或者溅出伤人。
  
  提醒:厨房里的油盐酱醋和调料,用玻璃瓶盛装相对安全,同时也要选择密封性好的容器;微波炉使用的容器,尽量选择微波炉专用器皿或者陶瓷、玻璃材质的;大部分容器都能放入冰箱,但也一定要注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