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在老年人中非常多见,它常常导致老年人发生脑卒中和冠心病。但是,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如果它在其他器官造成供血障碍,还可以出现多种多样的并发症。如:肠系膜动脉缺血可引起以急性腹痛为表现的肠坏死;肾动脉缺血可引起肾梗死,脾动脉缺血可引起脾梗死,等等。
这里谈谈表现为间歇性跛行的两种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闭塞性脉管炎和脊髓缺血。
什么叫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是指在行走一段路程后,发生行走无力或者行走不能,还可有下肢不适感觉,但是休息片刻后又能行走,但走多后上述症状又会出现,周而复始,并且渐渐加重。
两种不同的间歇性跛行的病变部位不同
闭塞性脉管炎是下肢动脉供血障碍引起,而脊髓缺血是因为腰骶部脊髓动脉缺血引起的。
闭塞性脉管炎
它是因为下肢股浅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了动脉狭窄,进而导致缺血的发生,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当股浅动脉闭塞超过60%以上时,虽然在休息情况下一切正常,但是行走后下肢组织能量代谢增加,而下肢组织的血液供应又无法满足能量代谢的需要,于是就出现了间歇性跛行,同时小腿肚的肌肉还可发生抽筋。虽然功能受限,但肌肉组织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完全正常,其缺氧时可出现下肢刺痛、锐痛,平时会有病侧肢体远端发凉和麻木的skQ2teL7Qlpirho1Z5X0s2PuYpacLiEFpfq72HOK+WI=感觉,皮肤温度低于健康的另一个下肢。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如将病侧肢体抬高45度以上时,足底皮肤会变得苍白。
脊髓缺血
腰骶部脊髓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脊髓动脉供血不足时,其血液供应只能低水平地维持静息或者轻运动时脊髓血液需要,不然就会发生脊髓的神经功能障碍,出现运动功能异常。脊髓缺血引起间歇性跛行的同时时,可伴有感觉障碍,表现为感觉过敏,感觉异常,感觉减退以及麻木。在跛行时,还可以出现下肢肌群肌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针刺时疼痛感觉减弱。但是,没有跛行时,也没有这些表现。
治疗的相同与不同
这两种间歇性跛行都是由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因此治疗上主要是针对动脉硬化,也就是说这两者在治疗上基本是一致的。治疗时,首先要干预引起动脉硬化的原因,如戒烟,杜绝酗酒,加强运动,改变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给予扩血管、抗凝血及抗血小板治疗,以改善动脉硬化的血液循环功能。
两者治疗的不同点在于对不同部位的缺血采用不同的方法。脊髓性间歇性跛行强调用腹部束带,使分配到脊髓的血流量有所增加,并要避免任何原因引起的短暂性低血压,因为它会导致脊髓供血进一步减少。而闭塞性脉管炎强调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可通过循序渐进的适宜的运动训练,促进下肢的侧支供血增多以改善症状。闭塞性脉管炎应高度重视保护患肢免受压迫及外伤,常用温水洗脚,必要时可以热敷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冬季对患肢的保暖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会引起足趾的顽固性溃疡或坏疽。当出现溃疡或坏疽时,可根据情况进行血管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