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管钱一个月
文张志松
儿子放暑假后,在家里不是上网就是看电视,还三天两头伸手跟我们要零花钱。为了培养儿子的理财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我和妻子决定把我们每个月不到四千元的工资全部交给儿子管理,时间一个月。
接过钱后第二天,儿子就履行起了理财的责任。晚上,我翻开他的记账本——7月5日:冬瓜3元、毛豆4元,鸡蛋6元、豆腐2元……总支出13元。一个星期后,我又翻开了他的记账本——7月15日,西瓜10元,冷饮10元、丝瓜8元、豆芽菜3元、鲫鱼11元……总支出44元。就这样,儿子坚持记账一个月后,把账本交给我,说:“这个月总支出1625元,还节余2000多元。”我看着他,说:“你确定吗?”儿子说:“是的,你看我不是帮你省下来的吗?”我苦笑着说:“你还有其它的帐没有算进去,如果算进去,恐怕节余1000元都不到。”说着,我扳开指头,数了起来,说:“水费、电费、气费、手机费、上网费、医疗费、养老保险费、车费、物管费、还房贷等等,你给我算算这个月花多少钱?这还不包括我供你上学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等。”儿子一五一十地又算了一遍,小声地说:“没想到这么多的工资,一个月下来就剩下没多少了,爸,我现在明白了,你为什么让我理财了?谢谢你,你让我上了一堂理财课。”
培养孩子的经济观念
文韦桂琼
一个孩子怎样才能理解钱的意义呢?当家长通过言语和事例对孩子加以指导后,极可能培养出乐于面对复杂的经济世界的年轻人。
如果家长不教给孩子怎样明智地花钱和赚钱,等于就剥夺了孩子将来生活需要的竞争能力,下面是培养孩子经济观的6条建议:
1. 教孩子储蓄:鼓励孩子拿出部分存款去银行。6岁的孩子应该明白,银行不是拿走他们的钱而是安全的保管,同时还会让金钱增值。用孩子的名字开个户,让他有自己的存折并自己保管,这些经验有助于他养成一生都乐于储蓄的习惯。
2. 给孩子零花钱:一个人要用许多年才能成为聪明、认真负责的消费者。孩子有了固定的零花钱收入,他便开始了解一个基本的生活原则:没钱不能买东西。家长应该让孩子渴望购物,甚至为此而苦恼。
3.让孩子参与家务:孩子天生是勤劳的。家长为孩子做家务劳动订出适当的时间限度。时间的长短应视年龄和工作而有所变化,一般时间应随年龄递增。孩子逐渐地会养成做家务的习惯直至去完成单调乏味的工作。
4.不要用钱作奖赏惩罚:心理专家认为日常家务活不该付钱给孩子,这会给他们一个错误的印象:所有的工作都有经济收入。但在有些情况下(如刷墙),你雇佣了孩子的劳力而不是外来的雇工,在确定工作顺利完成后应立刻付钱。试着用拥抱、亲吻、言语赞扬或贺卡等来激励孩子。功课好时给集邮的孩子添张邮票或答应晚上去一家他喜爱的饭店用餐,而不用钱来奖励他。
5.别保密家庭经济情况:父母常不愿告诉孩子家庭的经济情况,是怕他们泄露出去。但当孩子长到10岁时,家长可召开家庭经济会议,首先解释你们讨论的问题是要严格保密的,再概略地叙述日常必须花钱的地方,这不仅是告诉孩子每日许多花费要靠父母的收入,而且也鼓励了他们为解决经济问题想办法。
6.把你的工作情况告诉孩子,假如孩子不知道父母怎样挣钱养家,他们就无法理解钱和工作的关系。假如父母喜欢自己的工作,就让孩子分享工作带给你的快乐;假如你对工作不满意,告诉孩子工作中哪些令你不满,比如工资、福和等。培养自立的孩子需要父母不时地理智引导而非感情用事,当看到孩子有了良好的劳动观和经济观时,那是你努力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