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冒”与“聪明”

2011-12-29 00:00:00李愚
大众健康 2011年9期


  曾在国外生活过几年的一位同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同事帮一个朋友搬家,要从马路这边的楼搬到马路对面的楼去。楼下马路边有一条人行横道,有个红绿灯。同事和他的朋友一起提着大包小包准备过马路。而此时,人行横道前亮着红灯,他正在犹豫,朋友告诉他那灯坏了。看看马路上没车,他们就匆匆地走了过去。返回时,他们看见马路对面红灯下有一大群人站在那里静静地等着。朋友悄声对他说:“你看对面那帮人都盯着咱们,还以为咱们闯红灯呢,真不好意思。”他俩硬着头皮,在众目睽睽之下,从马路对面走了回来。朋友用手指指信号灯,说了句:“This traffic light was broken.(这个信号灯坏了。)”谁知那些人耸耸肩、撇撇嘴,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俩,谁也没动窝。等他俩搬着东西再来到这儿时,那群人仍然静静地站在红绿灯下,没有人动。同事的朋友又走到他们面前,非常认真地指着那个红灯,一字一句地说:“It’s broken!(这个灯坏了!)”这次,那群老外看了看红灯,又试了几下开关按键,才肯迈步过马路。
  我曾把这个故事讲给几个朋友听,让我大跌眼镜的是,竟然有不少人认为那些老外“傻冒”。与那群“傻冒”老外比起来,我们的同胞则要“聪明”得多。
  演员孙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孙淳去一个小镇拍戏。刚富裕起来的小镇新修了一条宽阔漂亮的马路,挺长的马路却只有一处红绿灯。那红绿灯倒是规规矩矩按既定程序时红时绿的变换着。然而,那里的人们似乎还没有适应它。不管是开车的人还是走路的人,根本没有谁意识到它的存在。在那里,摩托车像流星一样满处飞,汽车也随心所欲地满处溜达。拐弯时,也顶多是在车轮转向的同时才打开转向灯。遇上熟人,干脆原地停车,打开窗户就开聊。为此,在那儿拍了一个多月的戏,已经拥有多年驾龄的孙淳竟没敢开过一次车。
  一次,跟一位在北京某学校担任外教的外国朋友聊天时,谈到了北京的交通堵塞问题。他说,他和他的那些到中国来的朋友常常觉得可笑:自行车在机动车道上穿行,行人走在自行车道上,而小车则停在人行道上!在中国的交叉路口,看起来好像每个人——骑自行车的人、行人、开汽车的人、赶骡子的人——都觉得自己应该先过,所以那狭窄的路口总是挤得水泄不通。当他去公安局把他的国际驾照换成中国驾照时,他被要求学习中国的交通法规。他颇为迷惑不解地问那个警察:“在中国,真有交通法规吗?”他还戏言:在北京开车时,他常常感到有性命之忧,因为出租车或公共汽车在马路上总是争先恐后地插空抢道。
  中国人不喜欢排队,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上公共汽车要抢,上火车要抢……也许你会说,那是因为中国人太多。人多了,没有座位,甚至不挤你就上不去车;人多了,车票数量有限,不挤你就买不到票;还有很多事,不挤就没你的份儿,因此只有去挤。然而,单从人多方面讲,日本的人口密集程度比中国还厉害,但日本人排队就不像中国人那么没秩序,都老老实实地排队。都说加拿大人口少,但在公园里搞展览的时候,也是人山人海,但排队仍然很有秩序。
  春节后,我坐火车从西安回北京,进站排队,本来不长的队伍,等到列车员开始检票时,局面立刻大乱。后边的人一拥而上,队伍立刻粗壮几倍。一位扛着行李、领着小孩的妇女,被人流冲得东倒西歪。很多衣着时尚的年轻人,堂而皇之地从后边直插进来,显然对这种场面已经驾轻就熟。尽管我窝着一肚子的火,却也只有听之任之,反正乱挤一阵之后,大家都各就各位,火车能按时发出,不影响大局。但这种局面便宜了那些不守秩序的家伙,守秩序的人永远吃亏。
  我想起读过的一个故事:在英国,200年前曾经有个法院判例。当时闹饥荒,人们排队去领面包,一个人因为要插队,排队的人一怒之下把他打死了。后来法庭在审理这个案件的时候,法官判定打死人的那些人无罪。法官的理由是,如果判定打死人的人有罪,那么,就会助长社会上不排队的不良风气。因为有了这个判例,所以,英美法国家所有人都知道要排队,不然被人打死白死。
  曾在电视里看到过德国的高速公路上塞车的画面,其情形是:所有车辆都放慢速度,前后保持一二十米的距离,缓缓前行,没人往别人前边乱插,因为他们知道,前边有障碍,往前乱钻只会把事情搞坏。但中国人则不然:只要有一条缝儿,他就要想方设法钻进去,本来别人还可以走,他一钻,大家都走不动了。但对他来说,钻进来,就算都走不了,心里也安然;如果不钻进来,看着别人走,他心里就堵得慌、就难受。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有一阵儿我时常与西方人打交道,按照国人的思维,他们的确是有点儿“笨”,啥事都按部就班,很多时候在我们国人看来都是没必要的。可是,事实却证明他们都是对的。
  有一次,我跟一老美同车去办事,途经一条仅仅能通过一辆车的双向的街道。很多车主总是相互超车,穿过对方的车道,试图抢在别人前面,可偏偏欲速则不达,两个方向的车就卡在路中间,谁也没法通过,这在国内是再也平常不过的现象了。如果人人都宁愿慢一点,排着队一个跟一个,一会儿就通过了,但人们却总是习惯性地选择插队。老美同事不失时机地说:“这就是你们中国人的处事方式,人人都不守规则,都想走捷径,可往往事与愿违。我们看似有点慢,可我们却从来都没停过往前走,而你们只是少数人偷步走了,大部分人被少数人挡住了去路,停滞不前。”
  路上,我一直在反复思考着老美的那番话。其实,不光是在排队问题上,我们的国人在很多事情上都犯着同样的错误:许多我们自以为“聪明”的做法,其实才是真正的“傻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