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售药的争议已经过去2个月了,各方的态势也已经趋于平稳。沉淀之后,回首思考,我们是否能从事件本身和引发的争议当中得到一些启示呢?本期我们请到几位专家,听听他们给我们的建议吧。
王幸初董事长是药品供应流通领域的专业人士。稍作思考后,王董事长首先介绍了国外网络售药的现状。
他说,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都允许网上售药,在美国有各类网上药店1000多家,形成170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2009年美国的药品网络销售占到药品零售市场的比例为20%,2010年接近30%。而来自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和连锁药店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规模约1500亿元,其中网络销售仅7000万左右,只占零售市场销售0.046%。由此看出,美国的网上药品销售市场要比中国成熟得多。“从他们成功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出几点参考。”王董事长总结道:
1、 完整的法规体系。
2、 严厉的执法措施与全方位立体监督系统。
3、 完善的商业保险制度。
4、实行医药分开及医药分业的运行体制。在医药分开或分业的条件下,医生只负责检查和诊断疾病并开出用药处方,而如何用药则由执业药师以提供药事服务方式来决定,患者自由选择购药地点和方式的空间也比较大。
5、普及教育。在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官方网站上,有专门网页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购药的相关信息,包括识别健康欺诈行为的提示和警示、询问和解答、如何报告可疑的欺诈站点等。
最后一点,“普及教育”令人耳目一新。为什么要对消费者进行教育?又需要教育到什么程度?王幸初董事长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他说,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依法设立的药品连锁零售企业;2、已获得从事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资格;3、已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其中包括:具有健全的网络与交易安全保障措施及完整的管理制度;具有完整保存交易记录的能力、设施和设备;具备网上咨询、网上查询、生成定单、电子合同等基本交易服务功能;对上网交易的品种有完整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具有与上网交易的品种相适应的药品配送系统;具有执业药师负责网上实时咨询,并有保存完整咨询内容的设施、设备及相关管理制度;从事医疗器械交易服务,应当配备拥有医疗器械相关专业学历、熟悉医疗器械相关法规的专职专业人员等。
王董事长说,这些内容听起来非常枯燥,但如果消费者将这些信息真正理解和掌握起来的化,相信不靠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很容易辨别出不具备资质的“假网店”,从而产生信任危机,自觉地不去购买那里的药品,那么这家网店将很难维持下去,社会秩序和网络安全也将随之巩固。
王幸初说,有时候,教育是保护消费者的一种手段。
针对消费者网上购药,王董事长给出了八点专业而有效的建议:
1、选择经过批准的合法网站。
在网上购买药品时,一定要确认售药网站首页显著位置标明《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号码,或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在互联网交易服务资格列表中进行查询和验证,资格证书编号以字母C开头即为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企业的证书编号。如果不是正规网络药店,其药事服务、仓储、配送管理不达标,很可能导致药品被污染、调换、变质甚至掺假,造成用药安全隐患。
2、关注安全用药信息。
在网上购买药品前,可以先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浏览“网上购药安全警示”栏目,查询实时更新发布的虚假药品信息和销售假劣药品网站名单;再通过网上搜索功能,查询拟购药品是否有不良记录。
3、选择知名度高、信誉好的药店。
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尤其需要网上药店更好地提供服务来降低盲目服药、服错药的概率。
4、尽量选择常温保存和普通包装的药品。
不能排除个别商家由于考虑配送成本原因,在运输过程中勿略冷藏和减震措施,而有些要求冷藏和特殊包装的药品,如果遇上高温、碰撞可能会引起药品的变异、变质。使用这样的药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增加副反应。
5、理智对待广告宣传。
千万不要被一些药店的夸大宣传或超低价格所诱惑,按实际需要购买,最好是购买原本就比较熟悉的药品。
6、不要在网上买处方药。
在有资质的网店购药时,只能购买安全性较高、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非处方药。购处方药时还是直接去实体药店或者医院比较好,减少安全隐患。
7、医保不报销。
目前在网上购药还存在医保报销障碍,需要医保支付药费的患者,应选择去实体药店或者医院购药。
8、结算付款要仔细。
最好选择货到付款的方式,卖家当地有配送中心,送货上门,当药品送到后,先查看是不是自己要买的药品(包括品名、生产商、规格、剂型等),是否存在明显质量问题(包括有效期、外包装等)、发票内容是否真实、齐全(包括发票记载的内容是否与实物信息一致、开票单位是否与服务机构一致等),满意后再收货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