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趣教学于小学英语教学中

2011-12-29 00:00:00冀光玉
考试周刊 2011年49期


  摘 要: 良好的情趣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在小学英语活动中融情趣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乐学、好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且能促进学生间协作、互助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促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情趣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融情
  
  情感是学习的动力,情感是影响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情感教学能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内化为个体学习的动力和内驱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情趣于教学活动之中,其乐无穷,动力无限。
  一、融情之感染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情绪,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外语学习是良师益友。筛选丰富多彩的教学辅助材料,像电视、电化教学、多媒体现代化等新颖活泼的形式,能像磁铁般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1]将枯燥的书面知识转化为现实生活的动态实例,让学生既看得见,又摸得着,使学生的思维形象化。与此同时还可通过不同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配音表演、英语演讲比赛、口语竞赛等从多角度、多层面让学生感知、感受,在自我向上的快乐情绪下掌握所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生都能踊跃善于表现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编歌曲,将所学的知识当成歌词唱出来,大大地增强了识记效果,把学英语变成了唱英语,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如在讲认识水果这一话题时,我运用实物和课件向学生一一展示,让他们了解这些物品的英语表达,然后借助游戏“贴标签”和实物模拟购物场景来进行“任务型教学”或拓展教学。整节课学生个个兴高采烈,异常活跃,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情境的创设,激情的演绎,使学生获得了体验,增强了乐趣。学生的真实情感和表演激情皆油然而生,使学习过程成为了一个富有个体内化的过程。
  二、融情之感招力:挖掘每一位学生的表演才能,发挥小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去学,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是一种活动,只有在积极的活动中学生的学才是主动、愉悦的,效果才好。平时,在揭示学习课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多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相应的教学活动情境,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心理,激发兴趣、动机,力争完美迁移,达成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只有在主观上想学,学习的效率才会最大化。教师应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将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游戏:打纸片、掷骰子、打靶、猜谜等引进课堂,运用小组讨论,大组集中发言等多种形式来为每一位小学生创造自我展现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益。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辅导,在集体的帮助、肯定下,与大家一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位小男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言语。于是我利用前一天中午的空余时间,悄悄地提前指导他,当我教授词汇时,他能很快地读出来。在同学惊异和羡慕的目光中,他自信心增强,激发了学英语的兴趣,促进了同伴间平等关系的建立。我在平时多为学生提供机会,展示自我。如让有口吃的学生用英语歌曲唱词汇、句型;根据提供的字母让学生想词,玩接龙游戏;根据单词让学生进行造词、造句竞赛活动……学生借助这些机会,正确认知自己,树立自我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的同时,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融情之向心力:用老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小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奖励先进,提高课堂效率,减少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优秀的人格。小学生有极强的向师性,他们会以自己的老师为榜样。比如,他们的老师乐观向上,那学生也会变得积极向上;一位老师勤奋好学,那他的学生也会因此变得乐于好学;一位老师遵时守信,真诚待人,那他的学生也会因此变得诚实不撒谎。教师要善于理解对待学生,表里一致,既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像父母一样关心他们的生活,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与小学生交朋友,侃动画片,谈心里话,缩短心灵的psI+DhNMH0aiopPVAjvqHciIi+Yyw+/Quvo0TpyTdZQ=距离,使学生产生快乐幸福感,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发挥学习的潜能。
  平时,教师应利用读书时间、课前热身运动的时间,开展“走台”、会话活动。在老师的适当引导、带领下,让学生练习口语表达。改变学生的“哑巴英语”状况,帮助学生构建口语“超市”、口语“茶馆”,这样既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交际氛围,增加师生沟通的机会,又能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比如我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5 “Seasons”这一单元时,每天都会安排学生进行daily weather report。每一个走上的学生不仅感受到老师的肯定,得到一次英语口语的练习,还因此得到了全班的掌声,何乐而不为呢?与此同时,在学完课文对话后,我通常会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个对话情境,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熟悉所学语言。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大胆参与,进行大量的语言交流互动,以达到学以致用。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我还依据学生每一堂课的学习效果,布置分层作业,让每一位学生的作业都能促进他们提高的作用。
  记得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6“Plan for the weekends”第二课时(课文部分)的时候,我从家里带来了几个玩具电话。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电话进行表演,台上同学在表演的时候,台下的同学会仔细地观察。因为待会儿他们需要模仿正在表演的同学,所以他们现在必须集中注意力看台上同学的表演。对于表现出色的同学,我会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说,能将课文在课堂上全部背诵出的同学,家庭作业的课文抄写可以不用翻译中文;比如能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以扩展的同学,回家不抄写课文,等等。面对如此“有利可图”的诱惑,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分外积极与主动,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展示了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减少了小学生课后的学习负担。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创新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从这一句话中,不难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尊重学生、走进学生、深入学生、为学生所想,为学生所要而教,才是成功的教、有意义的学。教师应努力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形成在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让真实生活情境走进课堂,融情于活动中,缩短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切实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莺,付丽萍.小学英语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红莉,周瑜.情境教学法:英语教学探索之路[J].中国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