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向常规教学模式挑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着重发散式思维训练;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结合生活实践教学”四方面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展开论述,以期能对素质教育理论中有关创新教育的课题研究有所突破。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原因 策略
一
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应该放在教育重中之重的位置。创新意识“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江泽民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面对21世纪社会的发展需要,小学数学教学在使学生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无数事实表明现在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越来越弱。那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主要表现为教师只会照本宣科,不会创新。教材是实现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各项目标的载体,它只是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为教学过程创设了一些可供选择的素材。所以,教材不是教师的教学之本,而是教师的学习之本、研究之本。有一些教师,将教材当“圣经”,认为教材是完整的,不能轻易改动。所以在教学中,只能一课接一课、一章接一章地宣讲教材,将书越教越厚,学生越学越死。
(二)教师教学观念不正确。
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1.教师认为自己永远是正确的。学生身上其实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和智慧。可是,我们常常碰到一些老师,课堂上不让学生质疑、讨论,更不让学生争辩。时间长了,师生之间缺乏知识、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学生感受不到知识的有趣、有用,只能感受到考试的巨大压力,从而丧失学习的自信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不到全面发展。
2.教师将学生的奇思妙想说成是耍小聪明。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个别学生提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令教师一时无法解答,很没面子。事实上,这正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求知欲旺盛的表现,是创新意识与创造力的突现,应该得到呵护与赞扬;可是,有些老师却认为这是学生耍小聪明,课堂上不予理睬,甚至批评这些学生。这是极不明智的做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坚决抵制的。
(三)教师教学评价方式不恰当。
一些教师只用考试成绩评价学生。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业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新一轮课程理念倡导的评价是多元化的,如:考试,作业,社会实践等。要求:既要关注过程性评价,又要关注终结性评价。所以,成功的做法是将评价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
二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创新意识的发挥已引起了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应该如何发挥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最关键、最迫切的有如下四点[4]。
(一)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具备素质教育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自己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创新意识;吕渭源教授认为: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还是以教师为主体,还是双主体,是教学中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的至关重要的教学观念问题。
(二)向常规教学模式挑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的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的、探索的、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一自主学习方式本身就带着浓厚的创新色彩。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层出不穷的疑问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得以解决。在课上,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一级调控的主体,学生是课堂教学二级调控的主体,他们是在接受指令后进行学习活动的自我调控,他们能否自主学习,就要看教师是否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他们能否够自主学习,就要看教师是否调动起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怎样自主学习,则要看教师怎样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着重发散式思维训练。
教学观念、内容的变化,必然引发教学形式、方法的变化,在教学中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常规思维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发散式思维训练。发散式思维训练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思维方式,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其结果可由已知推导未知,发现新事物,新理论、激发一定的创造力,这种教学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挖掘他们的潜能,促进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我经常启发学生寻找异于教材算理的方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四)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结合生活实践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是最基本的一项教育教学原则,结合生活实践来组织教学也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纵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唯有如此,学生创新意识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1]梁镜清.小学数学教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6.
[2]钟启泉.《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3]小学教学设计.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