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推进教学”,理念是教会学生,这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在当前江苏省新高考的模式下,学生四门必修课都必须合格,才有资格参加高考,若四门必修都达A则加5分。鉴于本学科课程特点和难度,必修化学学生不容易得A,还有不少学生是D,不能过关。为了能在小高考中稳定地发挥学生的水平,使其考出较理想的成绩,分层次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为什么进行分层教学
必修科目的衡量标准由学分等级A、B、C、D代替了原有的分数,按预计,我校必修化学的学生等级达A(包含A以上)约20%,因为近年来化学试题难度在加大,等级达A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等级达C(包含C以上)约95%;极少数学生可能等级为D。如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将B等级提高为A等级,并尽可能消灭D等级。
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实施较为方便,能满足达A、B等级的大多数学生的要求。但毫无疑问,约25%的同学在这种模式下会学得比较吃力,跟不上,最终成绩不理想,个别同学甚至选择了放弃。
分层教学重视学生差异,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和分类指导,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我校历年来在分层教学方面不断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化学组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了特别的教学计划,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据统计,半数以上同学都能达B或B以上,其余同学都能达C或C以上。
二、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1.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的重点,也是分层教学的最重要方式。学生是存在差别的,差别主要表现为知识的积累、能力的高低、智商、情商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四个等级:(A)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D)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差。四个等级可对应于小高考所预期达到的等级。对学生的等级划分应是动态的,因为学生的等级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注意每一个学生的等级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2.教学目标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应对每一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D等级学生比例较小,可以适当采用个别教学法,尽可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达到C等级或以上。C等级学生是教师应特别关注的,要尽一切可能确保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关,辅以一定的能力培养,这一等级学生应该有可能达到B等级或以上。B等级学生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关后,还需要一些拓展知识,加强能力培养,小高考的目标为确保B等级,力争A等级。A等级学生知识较扎实,能力较强,对于这部分学生更多的是进行引导,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钻研的兴趣,加强学科素养。如在讲解“氯水的成分和性质”时,教师应明确告诉A等级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不但掌握氯水的成分,而且熟练掌握氯水与不同物质反应时体现不同微粒的性质,并且会设计实验验证各微粒的性质。B等级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氯水的成分,能够分析在不同的反应中所体现出的不同微粒的性质。C、D等级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氯水的成分,理解其性质。
3.授课分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要以面向B、C等级学生为主,但对于基础知识则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尤其是C等级和C等级以下学生,这是分层教学能够实施的最重要保证。在统一授课过程中,兼顾各等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分层教学的精髓。比如在讲授《原电池》这节内容时,可让C、D等级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概念识记性提问,如:“什么叫原电池?”“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等等,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学习兴趣;让B等级的学生,多回答一些需认真思索的提问,如:“做实验时,为什么Zn表面也有少量气泡产生?”让A等级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智力运用性的提问,如:“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写出其正负极电极反应式。”等等。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特别是中、下等级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学习较差的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让学习较好的学生感到有压力,使好的不骄,差的不馁。
建议一节课(按45分钟计)时间的安排为:20分钟保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主要针对全体学生;10分钟用于启发、探究,加强学生的能力,主要针对C等级以上学生;5分钟用来设计相关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针对B等级以上学生;最后10分钟用于检测和评估,及时反馈各等级学生掌握情况。以上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内容和不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指导学生学习。
4.分类指导
在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B、C等级学生的辅导。对C等级和C等级以下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A等级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做家庭小实验,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化学兴趣。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A等级的学生帮助C等级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等级学生的进步。
5.评价分层
评价时也要注意分层原则。评价时要遵循发展的原则、相对的原则,重点看每个学生所对应等级预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可采用不同的侧重点检验不同等级的学生。对C等级和C等级以下学生主要紧扣书本和教学大纲,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B等级和B等级以上学生则要增加知识的应用,强调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训练;A等级和A等级以上学生要增加学生学科思维训练,增加知识的迁移及应用,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B、A层次的学生所取得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
最后要注意的是,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等级会发生变化。当学生的等级发生变化时,我们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变对该学生的训练及评价方式,让训练及评价方式跟上学生的进步。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高中必修化学实施分层教学,使更多的学生冲A,过B,保C,最终使每个参加化学必修考试的学生都能达到自己满意的等级。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