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对投资及经济增长的影响

2011-12-29 00:00:00黄晓娟
考试周刊 2011年50期


  摘 要: 关于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的结论不一,本文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收入差距对投资,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收入差距对投资,进而对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影响。
  关键词: VAR模型 收入差距 投资 经济增长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但同时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若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导致贫富悬殊甚至两极分化,则会反过来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系列的负面。会导致需求不足,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不利于人力资本的投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等。总的来说,大多数文献都认为收入差距扩大将通过降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不利于经济增长。有关收入差距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经济学家们在最近十多年间的实证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留下了不少争论和疑点。早期的研究大多使用跨国的截面数据,其经济增长指标是大约25年期间的人均经济增长,并发现收入差距不利于经济增长,紧随其后的研究使用的是跨国的面板数据,其经济增长指标是在5年的时间跨度上做平均的,并发现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以上研究的争论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不是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长期和短期内不一样?
  国内陆铭,陆钊等(2005)结合联立方程和分布滞后模型研究了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1]。汪同三,蔡跃洲(2006)通过二元结构下的三部门均衡模型研究了收入差距对资本积累,以及投资结构的影响[2]。本文考虑收入差距对投资及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VAR模型试图作出解释。
  2.VAR模型及数据处理
  向量自回归模型通常用于相关时间序列系统的预测和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该模型除了可以分析滞后项变量对其他变量是否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外,还可以藉由脉冲反应函数进一步了解变量间的动态互动关系。
  模型一般形式可表示如下:
  是向量所组合的预测误差[3]。
  本文采用的数据1986-2005,选择我国固定资本的增长率,收入差距的增长率,GDP的年增长率三个量,分别利用中经网相关数据计算而得,其中收入差距用我国城乡收入比代替,根据世界银行(WorldBank,1997)的报告,城乡收入差距可以解释中国1995年总体收入差距的一半以上,而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则可以解释1984—1995年总体收入差距变动量的75%。
  的因素比较复杂,其次是GDP和固定资本。因此在变量的顺序选择上把收入差距的增长率放在第一位,GDP的年增长率,我国固定资本的增长率分别排在后面。
  因为VAR模型要求变量是平稳的时间序列,首先对上面三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的结果如下表1、2、3。
  根据检验结果:收入差距增长率和GDP增长率分别在1%水平上是平稳的,固定资本增长率在10%的水平上是平稳的。
  3.实证分析
  3.1模型参数估计
  以(zchaju,GDP,k2)构成VAR模型,zchaju为收入差距增长率,GDP表示GDP增长率,k2代表固定资本增长率。首先确定模型的滞后阶数,根据AIC信息准则(Akaike)和SB信息准则(Schwartz-Bayesian)确定,选择的阶数应使得AIC和SB值越小越好,经过试验选取滞后阶数为3,然后对模型的残差进行检验,结果通过检验。参数估计结果见表4。
  三个方程调整的拟合优度分别为0.574210,0.807593,0.713869,拟合效果较好。从第一个方程来看,GDP滞后一期的系数为正,所有滞后期的系数之和为正,可见GDP对收入差距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都是正的,我国GDP的增长促进了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从第二个方程看,收入差距的各期滞后系数都为负,表明收入差距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收入差距的扩大都是不利的。投资的各期滞后系数都为正,说明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从第三个方程看,收入差距对投资同样显示出了负的影响,各期滞后系数都为负,而经济增长则对投资显示了负的影响。
  3.2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是描述一个内生变量对误差的反应,即在扰动项上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新息(innovation)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当前值和未来值的影响。VAR(3)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如图1。
  从收入差距增长率响应函数看出,GDP增长率开始对收入差距增长率没有什么影响,从第2期促进了差距的扩大,达到0.013,从第3期影响为负,表明经济增长有利于降低收入差距的扩大,但总的影响为正,说明经济增长的同时,从长期来看会促进收入差距的拉大,尽管在短期经济增长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扩大。但我们发现投资的增长在短期促进了收入差距的扩大(第2期为0.005),长期则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从GDP的响应函数来看,收入差距增长率的波动在前4期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的影响,从第5期开始影响变为正,最后逐渐消失,在第三期达到负的最大影响,在第6期达到正的最大。收入差距增长率的波动对经济增长总的效果是负的。这与上面对估计结果的分析是一致的。固定资本增长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初期为0,以后逐渐加大,从第5期变为负,最后逐渐减弱。
  从K2的响应函数看,收入差距一开始便对投资产生了负的影响,为-0.0086。在第4期达到-0.026,以后影响又变为正,在第6期影响达最大:0.033。总的影响是负的。也就是说收入差距增长率的波动对投资增长率的短期影响是负的,长期的影响也是负的。而这与陆铭,陈钊(2005)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不过他们在研究中考虑的是收入差距对固定资本投资所占比例的短期与长期的影响。这里考虑的是收入差距增长率对固定资本的增长率的影响。而收入差距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投资与教育的渠道,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出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说明收入差距对投资的影响是影响经济的比较重要的渠道。
  3.3变量的方差分解分析
  VAR方差分解能给出随机信息的相对重要性,下图是变量的方差分解。
  从收入差距增长率的方差分解来看,其本身的贡献刚开始很大以后逐渐减小,而GDP和K2的贡献一直增大,相比K2更大,百分之43.8.GDP是20.9。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了收入差距的扩大,这与上面的分析一致。从GDP分解来看,GDP增长的波动主要来源于投资增长,是56.68%,这说明了我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收入差距相比贡献较小,占2.55%。而随着时期的延长,收入差距的贡献是逐渐增大的,从K2的方差分解看,投资增长的波动主要来自其本身,从第一期到最后一期,始终占60左右,影响比较大,然后是GDP和zchaju,收入差距增长率对投资增长率的波动贡献也是逐渐增强的。
  4.结论及建议
  本文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收入差距影响投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有:(1)收入差距对投资的短期,长期影响都是负的,收入差距对投资的影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2)收入差距不利于经济增长,收入差距在短期对经济增长影响为负,但随后又变为正,从长期看不利于经济增长。(3)经济增长在短期有利于降低收入差距,但长期则促进了收入差距的扩大,投资则在长期有利于降低收入差距。(4)我国收入差距来源中,GDP增长和固定资本增长占了一定的比例,而投资更占了较大的份额。因此,采取措施控制收入差距会有利于经济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则会反过来降低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陆铭,陈钊.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J].经济研究,2005,(12):24-27.
  [2]汪同三,蔡跃洲.收入分配对资本积累及投资结构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1):42-46.
  [3]RueyS.Tsay,潘家柱译.金融时间序列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44-24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