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农村图书室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2011-12-29 00:00:00勾荣富
考试周刊 2011年50期


  要加快新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优化农村居住环境,净化农村风气,增强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加强农民积极参与村政和参与国家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仅凭农民现有的知识水平是无法达到的,他们需要不断地汲取知识。所以农民也需要学习。农村图书室是农民提高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一、现阶段建设新农村图书室有何重大意义
  1.有利于弥补学校教育的缺位。
  近年来,我国教育水平得到极大提高,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中等教育、职业教育获得了财政的大力支持,教育普及率和范围都大大提高。但是,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入学率较城镇差距很大,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发展需求。根据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要求,农村教育问题仍然是短板和瓶颈。设立农村图书室是解决农村教育落后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并将成为农民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对构建农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方面意义重大。
  2.有利于提升农村综合功能。
  文化在凝聚、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功能方面的独特作用,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建设新农村,需要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文化观念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
  3.有利于重塑文明乡风。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拉大,一些农民出现失落、苦闷、失衡等心理,造成赌博成风,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逐利心理倾向严重。图书馆通过为农民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持之以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帮助农民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线,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塑造积极、和谐、健康、文明的乡风民风,积极应对时代变迁带来的文化挑战,增进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认同和理解。
  4.有利于提高农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水平。
  通过图书馆各种文化教育和活动,对农民进行政策宣传和法制教育,及时传递致富信息。农民视野开阔了,观念开放了,能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自觉执行政策,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在参与民主管理的过程中更加理性,从而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利民自治作用,缓解农村社会矛盾,减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新农村图书室建设现状及问题
  1.认识不到位。
  重经济轻文化建设是一个共性问题,无论城镇、农村,经济发展是评一个城市、地域、乡村的唯一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是显而易见的。思想上不重视,在安排工作时就自然不会作为重点。农业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经济发展一定要有先进文化的导引,从长远看,精神文明建设地位远高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是精神家园建设,更具有重要地位。
  2.资金不到位。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很大的投入,但是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非常有限。一些农村在有限资金的应用上,优先考虑能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发展的设施,图书室建设则难以进入议事日程。
  3.管理不到位。
  由于管理不到位,没有形成体制,很多图书室名存实亡,更有甚者变成了麻将馆、茶馆。原因在于无固定人员管理、无规章制度可依据,管理不到位。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如城中村,管理就很完善,但在一般或落后地区图书室就难以为继。村委人员比较少,岗位有限,设专人专岗管理难度很大。
  4.图书不到位。
  由于经费紧张,农村图书的图书来源基本靠赠送,图书的可选择性、实用性较差。有些图书室仅有一些过期多年的杂志或武侠小说等,主要媒体的报纸都难以见到。最终农民主动前来借阅图书资料的人不多,甚至无人问津,图书室难以为继。
  三、当前加强新农村图书室建设的主要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经费支持。
  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优先发展的地位,只有靠先进文化的引导,新农村建设才能顺利实现目标,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农村图书室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经费问题,需多方筹集资金,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另一方面要发动社会力量,通过社会集资,号召个人捐赠和投资,号召本地各部门积极联系具有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通过为企业做宣传广告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使更多的人关心和支持农村图书室发展。村民还可以发挥自身作用,将政府支持和村民自办结合。
  2.打破传统,加强科技支持。
  构建农村图书室应充分利用已有先进科技条件,即电子网络资源,使农村图书室朝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跟上信息化的步伐。所藏内容要切实考虑到以农民为主体,考虑到农民的文化接受能力,为农民提供读得懂的书籍资料,为农民提供对其生产生活有切实帮助的书籍。精心组织一批能满足农村需要的讲座、戏曲、图书、电影,以及科普知识、农业技术、农村经济、农村政策法律等群众迫切需要的优秀资源,把更多适合农民的精神食粮送给农民、服务农民,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使农民养成依赖书籍利用图书室的习惯。
  3.建立制度,加强组织管理。
  要从制度抓起,建立图书室管理制度,设立专岗专人,村委要核定人员,核定工酬,加强管理,尤其是图书管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同时加强文化氛围建设,开展打击赌博专项治理活动,扩大宣传,树立典型,将群众的注意力转移到读书、交流技术和文化学习上来。肃清“麻将声声,喝酒成风”的陋习,改变农村文化生活面貌。一方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并利用图书拓展广大村民的知识面,满足农民的求知欲,调动农村居民的求知热情。另一方面开展知识讲座、画展、民间工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把群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图书室中。
  4.统一采购,加强图书流通管理。
  在图书采购方面,由于受经费影响,也为节省开支,保障经费使用的针对性,避免重复采购图书,应以县一级的图书馆为主,集中采购配送。每年由各乡镇报送采购图书目录,县图书馆汇总、甄选后统一采购。采购后,统一分类编目,在配送各乡镇,各乡镇按各村申报图书再行配发。另外,为节省开支,提高图书利用效率,可进行村村、乡乡间的图书对换、流通。定期由县图书馆根据各乡的图书资源情况,让乡之间互通有无,相互对换,各乡再组织村村互换,这样可以提高图书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对不同知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