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下的中学英语素质教育

2011-12-29 00:00:00刘佳
考试周刊 2011年50期


  时代要求我们应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它首先要承担“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历史任务。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较死板,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考试以语法知识为主。教学中严重地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致使有些在高考中获得高分的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比较差。大部分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以后,仍失望地发现自己听不懂、说不好、读不快、写不出。由此看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难以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究竟应当怎样按照新课改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谈些体会和看法。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订,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1.优化教学目标的制订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可以说,目标教学就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完成每课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的部分目标,从而达到完成总目标。教师在上新课前,首先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用书上提示的教学步骤,再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把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从而达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顺利完成制订的教学目标。
  2.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
  李如密在《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一文中提出几个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会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这对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很有启发意义的。课堂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变“学会”和“会学”。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脑、动口、动手上下工夫,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以学生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二、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兴趣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是“一刀切”,而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充分培养个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天赋各有不同,学习方法、目的和动机也不一样。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热情,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教师应对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具体帮助。课堂上,表扬学习进步的学生,同时更要关心和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尽量做到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进步。其次,教师还应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阶段来培养。例如,初中生往往满足于歌曲、游戏、表演等引起的表层兴趣;高中生则不然,因为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表层的认知兴趣,而是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智力兴趣,渴望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来获取知识,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和满足感。为此,教师应为他们设计一些交际性比较强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调查、解题、讨论、辩论、采访等。
  三、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开发学习潜能是各学科统一的教学目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发学习潜能主要指开发学生的智力。智力是能力的一部分。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是指适合多种活动要求、为人所共有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开发学习潜能是发展个性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呢?
  1.培养观察力
  英语学习主要靠模仿,模仿的前提是观察。在课堂上,教师是第一模仿对象,即第一观察对象。比如,在口语教学中,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发音和发音时的口型,并认真模仿教师说英语时的语音、语调、表情和动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作为榜样的作用很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做到以下几点:(1)在教学生词时应尽量使用实物、图片、电化教学设备等,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直接理解和记忆词义;(2)在教学句型结构时,首先让学生观察例句,自己发现英语结构的内在联系及英汉结构之间的差异;(3)在课文教学中,可采用Top-down阅读理解方式,即先理解语篇,后理解句子,最后理解单词和短语。这就意味着阅读不再是以生词和语法学习为开端(这种方法叫Bottom-up),而是让学生首先站在语篇的高度上,纵观全文的结构和内容,通过自身观察,试图通过语境进行猜测和理解,并发现新的语言现象和生词。
  2.培养注意力
  乌申斯基在谈到注意力的作用时说:“注意是一扇门,一切来自外部世界的刚刚进入人的心灵的东西都要从它那里通过。”注意力不仅对丰富语言知识、训练技能有意义,而且对发展个性有意义。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往往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不清楚、不理解或枯燥乏味的内容和形式上来,他们会迅速地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从而转移注意力。即使一项富有趣味的活动,如果进行的时间长了,学生也会感到疲倦,注意力也会分散。因此,为了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方法要灵活,形式要多样。兴趣是唤起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比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艺术性语言、戏剧化表演、富有悬念的提问等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3.培养记忆力
  记忆是人们对经验反映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识记的方法很重要,它直接影响着遗忘的过程。通过无意义识记(即死记硬背)得来的东西容易忘掉,而通过理解识记得来的东西则能保持长久。由此可见,影响识记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识记的特点来安排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班华主编.中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戚长福等译.年龄和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3]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郑和钧等.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