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合理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对每一位化学教师来说都是新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教学反思在新的教育环境下的作用,并就如何进行教学反思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 化学教学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历来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教学习惯,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从传统的知识单向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伙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协助者和学习伙伴。教师在双向互动教学中不仅需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等,而且要注重教学反思对教师的重要性。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重视反思,学会反思,积极反思。
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而变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其教学实践的反思程度的深浅。本文将根据相关原理,以及本人在教学中积累的相关经验,对此进行探讨。
一、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不单是教学经验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1.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是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外在表现形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重构为手段,涵盖学校生活各方面的一次整体性变革。这种变革使得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更多。在这充满变数的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实践,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够适应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新要求,要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可以说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质量的高低。
2.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化学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关键在于用心去达成。加强教学反思,有助于化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3.教学反思是获得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的需要。
灵活驾驭复杂的课堂教学的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教师亲身教学实践活动的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新教材大大扩大了化学教师实践创新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不确定和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教师在实践的情境中不断体验、反思和感悟,才能灵活应对课堂教学的复杂情境,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二、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1.总结精彩之处,反思欠妥之处。
要上好一堂成功的化学课,教师除了要很好地诠释教学过程外,自己的鲜明的教学特色也是成功的保证。优秀的教师的教学不可能都是千篇一律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能够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果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等方面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闪光点,例如激发学生兴趣的精彩导入,对知识重点、难点的创新处理,对实验的合理改进等。这些闪光点可能是教师在授课中不自觉地、临时地迸发出来的,但有心的教师却能够对此自觉地加以整理、纪录、反思,从而使这些闪光点长存,并触类旁通,供教学参考。
我在刚工作时,听过一位资深教师的公开课,除了教学过程给人深刻印象外,我还格外注意到,这位外表看上去较粗犷的老教师,说话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这令我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一同学描述老师:声音抑扬顿挫,语言妙趣横生,就算想打瞌睡,也会被他突然的某句精妙幽默的话,以及同学的笑声所惊醒,因此每次上课都格外专心。而相较而言,我在平时上课时,在说话方式上,往往流于平淡,不善于制造学习气氛与高潮,尽管对教学内容的诠释也很全面周到,但是要使学生对上课有这么大的兴趣,可能还有所不足。从此以后,我开始注重朝这方面改变自己的语言方式。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不论是哪方面的收获,经过不断地积累和归类整理,势必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大有益处。
尽管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已经相当充分,思考很全面,计划制订也很详细,但在教学过程中,课上总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有时语言表达不够到位,有时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实验现象不明显,有时提问难易不当,造成教学中断或冷场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教学过程欠妥之处,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的原因,对情况分析清楚之后,要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有次在讲燃烧条件时,因为已是冬天,温度较低,白磷放在铜板上好一会儿都没燃烧起来。学生有些按捺不住了,都说怎么还没有看到现象。我就向他们解释温度达不到要求,问:你们可用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完后,白磷燃烧起来了。课后我反思下次遇到这样的事,实验时烧杯中要多加些热水或将白磷和红磷放在试管中在放入热水中,可使可燃物温度提高,从而易于达到着火点。
2.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每个班级的学生情况是不同的,如何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除了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外,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互动活动中的主体参与。如学生回答问题错了,教师应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教学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而对后进生关注太少,缺乏鼓励。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信心越发不足,成绩越来越差。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我教过一名“差生”,课上特喜欢讲话或做小动作引老师注意,有阵子我对他冷处理,他课上倒是安静了,但学习更不用心了。通过了解,他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课上做些小动作是希望别人注意、关心他。以后我课上多提问他,让他感到老师还是关注他的,他也有了学习动力,学习自然提高了。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保护其自尊心,要肯定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答,鼓起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激励学生的上进心,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3.反思教育教学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方式的不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复杂性和不可预料性。有时课堂上教师生动地讲,学生认真地听,但练习作业却让教师大失所望。而作业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针对作业情况,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我在讲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学生课堂上反应积极,当堂练习效果也可以,但课后作业中还是发现存在较多问题。针对结果,我认真反思,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还在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少,练习多是生搬硬套,遇到不同类型题目就容易出错。针对原因,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做,学生开阔了思路,提高了解题技巧,培养了思维能力,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理论结合实践,强化反思意识
教育教学理论是教学反思的理论基础。教育教学理念总是随着社会进步、变革而不断更新。对化学教师而言,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树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教学观是面临的首要任务,也是自己的教育有源头活水的最佳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为指导,并善于运用反思结果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专业能力获得长足发展。
随着对新课程认识的逐步加深,我们要对过去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进行深刻反思,以新课标的理念加以审视,对教学工作多多反思,总结发扬教学的成功经验,改正和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还应积极探索,持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及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17.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
[3]王葆华.初中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