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要求英语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实施“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练中学”,进而提高英语课堂质量。
一、任务型教学的涵义
任务型教学指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设计出真实生活的任务,然后在课堂上将任务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完成教学内容所必须拥有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说,它是在教学中就某个语言环境下设定一个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通过语言的实践习得语言。它强调的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达到练中学的目的。
二、在引入环节
在引入环节,教师可以用地区语言来组织热身活动,但活动的取材要来源于当地学生熟悉的生活,而且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关,比如贵州黔东南的许多农村中学学生熟悉芦笙,教学乐器名词时我们可以出示和表演芦笙舞来开展导入活动,接着老师可以用简笔画画出以前学过乐器图在黑板上来开展与课本有关的复习活动,为实施任务作铺垫。
三、在呈现新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步骤环节
在呈现新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步骤环节,教师可以适当用地区语言直接翻译学生用书上每个活动任务的要求,用汉语介绍完成任务的步骤;可以用黑板、自制的图片等来呈现可视知识;语音方面,可以通过自身范读或与语音上较好的学生对读来呈现。介绍和精讲完成任务所需的生词、短语、句型及文化习惯、习俗之后,还要带领学生进行一定量的操练,直至学生对呈现的新知识有所熟悉。
四、在实施任务环节
在实施任务环节,教师要根据任务要求给学生具体分配任务,属于独立完成的要落实到个人,如试题练习;属于合作完成的要分配给小组,如Pairwork,Groupwork;属于集体完成的要交给全班,如Make a survey of your classmates about their favorite food。这一环节分配任务时要因人而异,充分考虑到农村学生的基础实力和生活经验。目标的难易要适度,太简单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过难没有学生参与,必要时还要对教材上的活动任务进行调整和加工。
五、在展示任务结果环节
在展示任务结果环节,教师要千方百计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出示他们的任务结果,语言要有激励性,如:Hello!LiXiaoming.I know you can do well in it.Can you show us your answers?有时用小小的纪念品鼓励积极表演的个人、小组也是一件很奏效的事。在农村中学,只有学生以展示、表演等形式出示他们的任务结果,教师才有对学生的任务结果进行评价和纠正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查漏补缺,增强课堂效果。
六、在检查任务环节
在检查任务环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检自评任务完成的情况,接着交给小组互评,然后可用口头、填表等形式作总评(切忌批评,必要纠正就出示自己的正确结果,学生会自觉修正他们的结果)。最后,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创新性的巩固练习活动强化课本语言重点和难点知识,让他们把知识内化,形成技能。
七、任务型教学下作业设计的策略
1.在朗读任务中找到自信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朗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适度的节奏感;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坚持朗读,能使学生读得越来越流利,对自己就越来越有信心,对英语越来越爱好,增强了自己学习的自信心。但是由于平常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光靠课内短时间的听读是不够的,需要学生课后花较多时间听录音读课文。实践证明,朗读不只在课堂中有效,在家庭中也效果非凡。
朗读任务的布置形式:①跟读录音若干遍,使自己的语音语调正确流利。②把自己的朗读录在磁带里。③面对家中的镜子,一人扮演多种人物,分角色朗读。
朗读作业的反馈形式:①利用3—5分钟,进行朗读之星PK赛,按学号轮流进行。②随机抽取个别同学的磁带,让同学们一起点评。③利用课后时间,同学们分组在老师面前表演。③对自己的朗读作业进行自评、家长评价及同学互评。
实践证明,朗读虽然是一项简单的任务,但是学生们经常忽视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加强了朗读任务的实施与反馈,效果果然不言而喻。在完成这一任务的同时,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学习信心与日俱增。这也理所当然地提升了学生的单词拼读能力、感受句子语流的能力、欣赏语篇的能力、英语的听力理解能力、开口交际能力等。
2.在自主作业中找到成功
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各种水平的学生在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恰当的问题时,必然会进行自我主动的学习。自主作业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