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加强高校新生党建工作,对新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顺利完成中学到大学的思想转变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高校新生党员和党建工作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新生党建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 高校新生党建工作 现状 对策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党的建设的工作对象,即大学生日益呈现出价值观多元化、社会观感性化和行为自我化等特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的培养与发展要求。作为整个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如何加强大学新生的党建工作已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生党员良莠不齐
1.新生党员量多质低。
高校新生党员人数近几年在招生总数未变的情况下一直在逐年增加,特别是“985”院校和“211工程”院校党员比例增幅加大,多数院系在新生入学后就能够成立党支部,这对保持学生的入党热情,及时开展教育培养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多数新生党员的发展程序并不健全,存在入党材料不全,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书、思想汇报等字迹不一,发展时间大多是在高考后,有的甚至在8月份等现象。个别高中党支部为迎合快速稳定的发展趋势,努力加快党员数量的发展步伐,却没有保障党员发展质量,已经被列为入党组织考察对象的同学只要原则上不犯错误,经过组织程序后就可以加入党组织。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使个别党支部形成了将党员发展人数视为党支部工作重要考核指标的片面认识,导致学生的培养与考察力度不够,学生的思想认识并没有完全得到提高。
2.新生党员党性修养亟待提高。
大学生党员自我主体意识强,但有时不能将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紧密联系起来,缺乏为国家、民族发展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据调查,新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知识普遍了解较少,理论素养不高,认识模糊,有的新生党员甚至对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和指导思想都不了解,对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不清楚。高中党组织在发展学生党员时,往往只注重发展对象的现实表现,如看他们得过什么奖,学习成绩怎么样,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等,而对政治思想素养方面考察较少。多数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只是凭着一种朴素的感情,没有经过认真的理性思考,不知道为什么要入党。有的学生把入党看成一种荣誉,没有想到这是一种责任和使命。进入大学后摆脱了高考的重压,一些新生党员精神松懈,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党员意识淡漠,组织观念不强,模范作用不突出,把自己混同于一般学生,在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也同样可以看到松、散、懒的表现。此外,高中发展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机会极少,政治锻炼不足。
二、新生党建工作现状
1.在党员发展上重视数量忽视质量。
新生党员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存在忽视质量、盲目追求数量的不良倾向。有些高校把党员发展标准等同于奖学金或三好生的评定标准,只看学习成绩,不考察政治表现和思想觉悟。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把学生良好的学习成绩、无补考现象、英语过级、计算机过级等作为入党的先决条件,结果出现以偏概全或一好遮百丑的现象。有的为了平衡班级或专业的基层党组织发展计划,迁就照顾,降低了入党的标准。
2.在党员培养上重视程序忽视教育。
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重入党前培养轻入党后教育的倾向。学生党员的培养按照程序规范化、制度化无可厚非,但一旦出现流水线式发展党员的情况,只注重过程,而忽视了发展对象在培养过程中的教育效果,就是本末倒置。忽略了发展对象的思想教育和党员的再教育工作,就会出现组织上入党但思想上并未入党的现象。一些党员的入党动机不端正,存在着明显的功利思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先锋意识淡薄;一些党员入党后放松思想改造,不在主观上努力提高思想修养。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入党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3.在党员教育上重视理论忽视行动。
党组织以各种形式,组织广大学生党员学习各种资料,这是完全必要的,但党员不仅要在理论上先进,更要在实际行动上先进;不仅要自己先进,还要带动周围同学共同进步。但有部分学生党员说做相悖,言行不一。新生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多放在党的理论知识的启蒙教育上,理论远远多于实践,学生党员缺乏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
三、加强新生党建工作的对策
1.开展好启蒙教育,做好新生党员的衔接工作。
每年新生入校是他们从中学到大学的关键性转变时期,他们逐渐走向成熟、理性,逐渐开始实践社会,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青年学子的思想处于调整与充实阶段,因此必须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做好新生党建工作。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同时,还要广泛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新生树立责任感,坚定信心和培养对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校园橱窗等展出入党申请书的写法、样稿、党章,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材料,在新生中营造一个积极要求进步、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的良好氛围,让党的舆论占据新生阵地,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热情。同时,对于高中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也要在第一时间做好组织上的衔接工作。这样高中的优秀人才可以继续进行培养、教育,大学生的党员发展工作步伐可以大大提前,避免以往三、四年级再发展党员的状况,也改变低年级无党员的状况。从学生方面来说,一直能受到组织的关心,政治上的进步不会停顿,如果衔接工作做得好,进校后很快就会被发展入党,能更好、更早地发挥作用,这支力量对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入党程序规范化、制度化。
新生党建工作制度既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实措施。党建工作人员一定要坚持原则,严格把关,从团推优到入党后的继续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规定和要求,如新生入党积极分子继续培养考核制度、新生党员培训制度、党员考核制度和党小组学习制度等,使新生党建在繁杂的新生工作中有条不紊地进行。严格的规章制度,不仅能有效地促进新生党建工作走上正规有序的发展道路,而且能更好地发挥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和新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3.加强对新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
新生党员普遍存在理论水平不高或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等问题,这就要求在教育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开设理论教育课、组织观看先进人物电影、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强化他们对党的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强化党员意识,不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同时鼓励每一名学生党员积极参与社会工作,使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成长,真正起到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可以请学院高年级学生支部的优秀党员来带动新生党员,通过相互交流来促进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的不断提高,使新生党员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的旗帜真正在同学们当中树立起来,有力推动新生党建工作的蓬勃发展。对于正式党员,也要积极利用组织生活会等形式进行跟踪考察与教育,培养学生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
4.改进党建理论教育方式。
根据新时期大学生有主见、思维活、可塑性强的特点,高校新生党建工作必须深入细致、贴近实际、形式多样、注重实效,这样才能使同学们在参与党建工作中有收获有提高,才能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渗透性和影响力。在党建理论教育中,应结合现实生活的各种实际,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加以引导,观看宣传片、组织理论学习和讨论、做心得笔记、党员寝室挂牌、在社区建立党员活动室,这些都是党建开展活动的较好形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使党的理论教育不流于形式,使新生对党建理论有一种更理性的认识。这就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同时给他们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比如帮他们联系企业、党政机关、高校党委各部门和乡镇农村基层组织,让他们深入实际,做一些具体的工作,这样可以使他们广泛接触和了解第一线的实际情况,使原有的党建理论知识立体化、生动化、感性化、理性化。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最有文化和知识、最具影响力的群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舍,直接影响到广大青年的思想和行为。新生入校是他们从中学到大学的关键性转变,他们由稚嫩逐步走向成熟,由感性逐步走向理性,由相对疏离社会到逐渐实践社会。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这些青年学子的思想状况处于调整与充实阶段,此时,积极主动、切实有效地打好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是高校新生党建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胡颖杰,孙国庆.“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0).
[2]陈迪男,邓彩霞.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难点及对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5).
[3]田筱鸿.对加强高校新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
[4]黄红球.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