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认为,在快乐课堂的构建过程中,需要有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教师能够紧跟时代脉搏,关注热点事件,让政治课堂充满时代气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学生实际,让政治课堂与现实生活接轨。
关键词: 政治课堂 师生关系 学习兴趣 快乐课堂
夸美纽斯说过,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工作都依赖于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不断完善,苏州市范围内的初中生采用苏人版的思想品德教材更加贴近学生,这为广大政治课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创设自然、融洽、轻松、活跃的快乐课堂情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情绪表现为两种态势:一种是积极态势,当情绪处于这种态势时,人的各方面能就处于亢奋状态;另一种是消极态势,当情绪处于这种态势时,人的各方面机能处于抑制状态。政治课教师应该千方百计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热情、欢喜、愉悦、向上的状态,使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进入最佳状态。因此,让政治课快乐起来,在今天大力倡导丰富校园生活,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大背景下,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建立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快乐课堂的首要条件。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99%的学生最喜欢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师,最讨厌动辄训人、盛气凌人的老师,师生关系乃鱼水关系而非猫鼠关系。学生不是教师训斥的工具,而是等待滋润的花蕾,很难想象僵化的师生关系会有成功而有效的教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走向学生,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这不仅不会失去教师的尊严和威信,反而体现了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宽容心态。学生在想什么,做些什么,爱些什么,不仅是快乐教学的良好素材,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课的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般沐浴在学生的心田。其次,要让微笑永驻课堂的45分钟,即使课前心情沮丧,也要将笑容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这不是矫揉造作,而是创设教学情境的需要。真诚而自然的微笑将会缩短师生距离,将会感化学生,将会使讲课内容产生出人意料的说服力。洒向学生的都是爱,我们的言传身教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
二、紧跟时代脉搏,关注热点事件,让政治课堂充满时代气息,是建立快乐课堂的重要因素。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不是一味说教,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虽然很多学生并不喜欢政治课,但对国内外的风云变幻却情有独钟。可是,令人遗憾的是繁重的功课使他们没有精力去弄清中外大事的来龙去脉。因此,时事形势教育不能停留在国内外大事的简单罗列和拼凑,更重要的是要水到渠成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统一结合起来。
如在讲述初三政治第一课自觉服务社会中的亲近社会、服务社会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时,可以联系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和大家一起回忆全校师生以捐款、捐物等形式踊跃投入到抗震救灾活动中的感动场面,加深学生对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理解。在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时,可以联系美轮美奂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元素向全世界观众的亮相展示,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于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等等。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书本知识进行综合、迁移,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三、积累生活素材,贴近学生实际,让政治课堂与现实生活接轨,是建立快乐课堂的基础。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中学生一般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对抽象的政治理论,如果用纯粹的专业知识去教授,那只能使他们望“师”兴叹。只有将它们“化”为朴素的生活语言,才能为中学生所喜闻乐见。
如讲财产继承的方式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时,要讲清楚如有遗嘱则应以遗嘱继承为准。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执行法定继承,在分配继承遗产时,按照我国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和继承顺序继承。如讲清法律与道德的管辖范围时,按照我国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和继承顺序继承。如讲清法律和道德的管辖范围时,就可以用数学中集合图示的方法来展示给学生,并辅以简单的学生身边的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例子来说明效果更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再配以风趣的讲演、热情的姿态,就能让学生沉浸在喜悦和享受之中。当然,我们在选择事例时,要注意事例的趣味性和针对性。没有趣味性就和建立快乐课堂的主旨背道而驰,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和要求。
总之,要让学生逐渐喜欢上政治课,喜欢上轻松、快乐的政治课,把学习政治当作一种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这不仅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而且会使他们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