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面对古诗词鉴赏题,考生应从调动积累,结合标题、作者、注解等信息知人论世的角度深刻理解古诗词所写的内容,再根据意象所营造的意境特点,把握古诗词的色彩和情调,从而把握其思想感情。其次从表达内容完整、重点明确、表达流畅三个方面论述了答题表述技巧,并选取了典型高考题作为解答示例。
关键词: 古诗词鉴赏题 思想感情 书面表达
做好古诗词鉴赏题目需要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二是完整、明确、规范的书面表达能力。
一
“诗言情”。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包括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快乐、黑暗官场之悲苦、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惆怅、时光易逝之悲凉等。这些思想感情蕴含在简约、凝练、含蓄、跳跃性很大的诗歌语言中。如何找寻并最终判断诗人提供的诗词形象背后的情思呢?可以从以下几个切入点进行把握。
1.调动积累,结合标题、作者、注解等信息知人论世,深刻理解诗词所写的内容。
由标题我们可以确定诗词的类别,如咏史诗、送别诗等;由标题还可以推测作者写作时的情境,如是否漂泊异乡、思念亲朋等。由作者确定朝代,再由朝代确定时代背景和时局动态,并据此来确定作者写作此诗时的社会境况。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社会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风貌,把握得当,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由作者我们还可以确定其诗歌流派、诗作风格,如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等,风格属豪放派、婉约派等。流派不同则风格迥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李商隐的诗伤感含蓄,等等,“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以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为突破口,参照注释明确作者写作时的人生际遇,从而明确作者写作此诗时的心境、情绪,初步把握作者将在诗词中欲表达的思想情感。
2.找出诗词中运用的主要意象,概括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意境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深远,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把握其色彩和情调,由此把握其折射诗人的思想感情。
3.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和议论抒情的语句体会诗歌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2009年高考四川卷诗歌鉴赏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寻找切入点。时代背景: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坚持主张抗金,虽遭主和派打击仍然矢志不渝,至死不忘收复失地。题目则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活动情况,“篱门”表明诗人已经罢官还乡,“秋夜将晓”仍未入睡而去“迎凉”,表明诗人心绪颇不宁静。再仔细品读诗句,前两句的“河”指黄河,“三万里”极言其长;“岳”指华山,“五千仞”极言其高。这两句诗用夸张手法描绘祖国山河的壮阔瑰丽,饱含挚爱之情。这些美好河山已沦入夷狄之手。对大好河山热爱越深,它们沦陷时人们的伤痛越重。第三句"泪尽"二字写出沦陷区百姓苦难之深重,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日日夜夜翘首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一个“又”字则表明遗民因苦盼时日漫长而王师北伐却遥遥无期的失望之情,表达出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之意。
又如2009年高考宁夏卷诗词鉴赏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辛弃疾也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力主抗金,对南宋的黑暗统治心怀失望。从注解可以知道诗人此时已解官归居乡野。词的上阕列举了嫩芽、蚕种、细草、黄犊、寒鸦等初春景物,用破、生、鸣、点等动词传神地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下阕转而写人的活动,“沽酒”点明了农村生活安闲自在。最后两句看似写景,实为表明作者的人生态度:那散见在田野溪边的荠菜花,繁密而又鲜艳,如天上的群星,一朵接一朵地迎着风雨开放,生命是那样顽强,春天好像是属于它们的,相反城中的桃李虽却如此娇弱,禁不起风雨而憔悴伤残。桃李使人自然联想到城中的人事,如富贵、权贵等;乡间的荠菜花则让我们联想到罢官乡居的作者和乡民。作者用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欣赏和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题目为“代人赋”,表面上是代他人作赋,实际是写自己的感慨。
二
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后,还要有完整、规范的文字表述。对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表达的内容要完整。不仅要答出诗词中蕴涵了什么思想感情,而且要答出产生这种思想感情的原因。比如,答出诗词表达的感情是忧愁后,还应答出为什么忧愁。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分析诗词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的出题要求通常有:结合全诗(词)分析;结合形象意境分析;结合某些词语、句子分析。看清题目要求后,答题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3.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语言的先后有序,三是用语准确、表达到位。
例如:2009年高考四川卷诗词鉴赏第二题要求考生结合景物描写和人物活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的答题步骤是:(1)根据诗人所写景物的特点分析其写作意图。(2)根据人物的活动、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又如:2009年高考宁夏卷诗词鉴赏第二题要求结合写作手法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的答题步骤是:(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诗人如何运用这种手法。(3)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示例: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综上所述,对古典诗词思想感情的鉴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内化”阶段:考生要调动积累,运用联想、想象等积极的思维方式细细揣摩、品味,使之在脑海“浸泡”、“泡开”,使其内蕴充分舒展显现,用心感悟,再酝酿出具体、确切、明晰的感受。二是“外显”阶段:有条有理、语言规范地将“内化”的结果用文字形式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