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08年起四川省启动牧民定居计划。计划启动之后,牧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媒体在牧民定居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作者通过发放问卷和走访的形式对牧民定居计划中的一个自然村进行调查,分析电视在其中的作用,并对这次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牧民定居 康定县玉龙西村 电视
从2008年起,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实施牧民定居计划,牧民的生活从原来的游牧状态进入到定居状态,即便在每年的5月到9月,到高原牧区进行放牧时,大部分牧民仍然居住在山下的村落中。
牧民由游牧状态进入定居状态,是一种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从生产方式来看,尽管还是畜牧业,但是牲畜由放牧变成半牧半养;生活上,由游牧的生活方式向定居的生活方式转变,这种巨大的改变集中体现在牧民对信息的获取方式的改变。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玉龙西村是一个有70多户人家,200多人口的一个村庄,人们以放牧牦牛为生。为了调查牧民定居以后的媒体情况,我以全村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对全村70多户人家进行走访,通过发放问卷和访问的形式进行调查。全村256名村民,共收回248份。其中20岁以下的78份,20至50岁的居民问卷有100份,50岁以上的居民问卷有70份。
我们的问卷共有四道问题:
在定居之前,当地居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与他人交谈和广播。通过报刊和电视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因为在游牧状态下,报刊很难及时送达,并且牧民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很多人对汉语读物的阅读比较困难,同时电视需要相对固定的供电系统。而广播对电力的依赖比较少。
定居之后,由于有固定的电力保障,电视作为居民获取信息方式的比重大为增加,青少年、中年人选择电视作为首要信息接收方式的为37.2%和44%,选择电视作为他们次要信息接收方式的为55.2%和47%。电视在定居以后成为青少年和中年人的主要信息接收方式。其他三种方式的比例都相对下降,其中广播的3c498b378308da1bd99dc7c5f74ca298比例下降幅度最大。在青少年和中年人中,定居之前,选择广播为首要信息获取方式的达到了33%和37%,选择广播为次要信息获取方式的为64.1%和70%。定居以后,青少年和中年人选择广播为首要信息获取方式的为10.3%和10%,选择广播为次要信息接收方式的为7.7%和12%。
3.你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有多少?
我们提供了四个选项,下面是具体的选择和答卷情况。
从上面两道题目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定居居民每天都看电视,而且看电视的时间维持在1至3个小时。超过一半的居民喜欢看的是娱乐节目,他们认为电视给他们提供了娱乐的时间。因此电视在他们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地理位置上看,玉龙西村地处四川省西南部,海拔3000多米。整个村落坐落在一条2千米长的山谷里。玉龙西村只有一条土路与贡嘎山乡相通。整个村落与外界联系只有这条土路。每年走出村子的人很少,大多数情况下,是村中的孩子需要到镇上上学(孩子只能在村子里上到小学二年级),因此整个村子形成某种封闭的空间,而电视形成了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想象。
传播学认为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对人产生效果:一种是明显的效果。传播内容明确地告诉信息的接受者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有时甚至会引起信息接受者的模仿。就像电视广告一样,广告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信息的接受者购买广告中极力推销的产品。
另一种是潜在影响。这种潜在的影响不易为信息的接受者察觉,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占有信息接受者个人的时间上。在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中,我们发现当地的居民在定居以前和定居以后信息的来源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表现在电视成为他们信息的主要来源,而这一来源是以削减同他人聊天和收听广播上。从问题3的回答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人每天都要看电视,而且每天看3个小时以上的居民在青少年和中年人的比例都超过了10%。而看电视所花的时间过多必然会减少居民之间相互交流的时间。而且通过调查发现,定居以后每家每户都有自己固定的住处,居民之间的交流明显递减少了。
其次,对知识的吸收。每天频繁地观看电视,能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在玉龙西村,当地的居民平时采用藏语进行交流,不说汉语。当地的学校只有一名汉语老师进行教学,当地居民的识字率普遍较低。由于自然环境封闭,村民之间完全用藏语进行交流,几乎没有使用汉语的机会。有趣的是当地村民几乎都可以听懂汉语。如果从传播流程的角度看,这似乎就是大众媒介的功劳。在定居之前,居民获得知识的手段除了与他人交谈外,主要就是听收音机,33%的20岁以下的青年人,37%的20岁至50岁的中年人,57%的50岁以上的老年人把广播作为自己获得信息的首要方式,64%的20岁以下的青年人,60%的20岁至50的居民,43%的50岁以上的居民选择广播作为自己获得信息的次要方式。定居之后,37.2%的20岁以下的青年人,44%的20岁至50岁的中年人,21.4%的50岁以上的老年人把电视作为自己获得信息的首要方式,55.2%的20岁以下的青年人,47%的20岁至50的居民,7.1%的50岁以上的居民选择电视作为自己获得信息的次要方式.。在定居之后,50岁以下的居民每天看电视超过1个小时的占60%左右。
最后,社会化。所有的电视节目都有教育的功能,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所谓的社会化,就是如何发展成为一个社会。对每个人来说就是要学习社会所需要的规则,知道社会允许什么,不允许什么。
在对玉龙西村的调查中,这一方面体现得并不明显,原因可能是社会化的影响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而玉龙西村从2006年才开始进行定居。但是在调查中,玉龙西村的村民普遍喜欢电视的娱乐节目。73.5%的20岁以下的居民、52.9%的20岁至50岁的居民和55.6%的50岁以上的居民认为可以从电视中得到娱乐。
在玉龙西村从游牧状态转变为定居状态后,电视在居民的生活中发挥了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电视在居民的信息来源方面完全取代广播,成为居民重要的信息来源。第二,大多数的居民每天都在看电视,而且电视成为居民了解外界不可或缺的窗口。
参考文献:
[1]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出版,1984,9,(1).
本文为四川民族学院2010年校级课题“传播学视野下牧民定居与文化转型”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