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有效应对管理措施

2011-12-29 00:00:00庄梅芳
考试周刊 2011年67期


  摘 要: 五年制高职阶段是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许多学生在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现代社会对高职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管理者必须根据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高职生 不同阶段 心理特点 管理措施
  
  五年制高职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交往、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变,许多学生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随着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针对高职学生成长不同阶段心理所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找出应对管理措施,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五年制高职学制一般为五年,学生的心理过渡可以概括为:一年级为低年级阶段,二、三年级为中年级阶段,四、五年级为高年级阶段。
  一、低年级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措施
  1.心理特点。低年级阶段学生正处于由初中向高职校生活的适应性过渡阶段。其心理矛盾较多,主要表现为:第一,新鲜感与恋旧感交织。未进入高职校前,对生活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刚进高职校,与中学时的环境、设施的变化,新的同学、新的老师等,都会使他们产生新鲜感,但一段时间后,由于远离家乡、父母,人地两疏,部分学生自立能力较弱,加之思想准备不足,很快感到许多不适应,“宿舍—教室—食堂”的单调生活,与原来的想象差得很远,这时往往会厌倦、饮食不安、想家、留恋中学生活等。第二,轻松感与被动感交织。经过初中阶段的激烈竞争,进入高职校后,感到从此可以逃避家长管着学、老师盯着学的局面,而高职校又把自学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管理相对松弛,于是觉得该“歇歇脚”,原来的驱动力也淡化甚至消失了。面对网络这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工具,多数学生爱不释手。随着学习的推进,课程内容的深入,感到跟不上,更加深了学习的畏惧心理,积极性很难再提高了。
  2.应对措施。首要任务是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重树自信。管理者始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努力捕捉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只是微弱的光。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开发潜能。不断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级各类实践、实训活动和社团活动。
  其次可利用主题班会、个别聊天和课堂教学等多种渠道,结合往届学生成功的典型事例和西方国家高职教育发展的状况,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是以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为目标的,而这类人才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比本科生更有用武之地,能帮助他们重树自信。
  最后要加强日常管理。对早晚自习及课堂出勤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奖惩制度;严格对课堂考勤实施班委、任课老师、学校督导三级管理制度;严格寝室管理制度。
  二、中年级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措施
  1.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专业课的逐步开展,自我独立和自我表现的倾向显现,多层次分化明显。好的学生思想积极上进,学习自觉性越来越高,广泛发展兴趣和能力,追求自身的完善与和谐发展;“差”的学生暴露出各种思想问题,学习敷衍,考试成绩在及格线上下浮动,宣扬“六十分万岁”。这一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并趋于稳定和定型;思想最活跃,兴趣最广泛;独立能力日益增强。
  2.应对措施。首先要在学生中定期召开“四自教育”和经验交流会,邀请一些专家教授及优秀学生代表讲述自教方法、自律体会,让学生感悟到自教自律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增强自尊心和自教自律意识,并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
  其次,教学管理要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要采用理论实践多样化教学。这样能更好地引起学生对技能学习的兴趣,更有益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生活、学习中。
  最后和家长建立联系,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由于大部分学生是在外地读书,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知之甚少,教师可以通过书信、电话、E-mail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状况,了解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自教自律教育。
  三、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措施
  1.心理特点。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大部分基础课和专业知识,世界观基本形成,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实习增多,实践技能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专业和社会的需求都有了较深的认识,心理特征已与成人相似。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心理:第一,紧迫感。临近毕业,觉得时间一晃而过,许多知识没学到,好多事没做完,时间不够用,学习自觉性普遍增强,要求入党的学生增多。第二,责任感。对自己将要面临的工作考虑较多,明显体会到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有的同学对新生活有一种紧张心理,担心胜任不了工作任务;有的则雄心勃勃,设想尽快干出一番事业。第三,忧虑感。主要是对新的工作、环境、待遇存在疑虑,更怕找不到工作,未来成为他们最关注的问题,社会竞争和同学间的竞争影响着每一个毕业生,矛盾较为尖锐。总之,心理普遍极不稳定和平静,处于思想斗争非常激烈的时期。
  2.应对措施。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目前学生“临近毕业才关注就业”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实现职业指导全程化。第五年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主要任务是加强实习锻炼,培养就业能力和技巧。学校、实习单位还是学生本人都应把握住这个接触社会的好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总结、体会、探索和完善知识结构。此外,学校和教师还应在这个时期注意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技巧,培养和提高就业心理素质;还应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拓宽就业渠道,采取措施为毕业生创造公正、公平、公开的就业环境。
  其次实行职业生涯规划全员化。一方面要对毕业生加强职业观、职业素质和求职技巧的教育和指导,另一方面要求全体教职工树立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育人理念,建立德育名师工作室,从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对学生严格要求和指导。
  最后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专业素质,提供多样化的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成功就业。
  总之,科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高职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老师和管理人员要共同努力,立足于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心境、良好的自教自律意识、较高的人文素质和正确的就业观念,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好更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