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2011-12-29 00:00:00李莉亚金汪芝
考试周刊 2011年67期


  摘 要: 体育课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技巧,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体育课 知识 技能 能力 培养方法
  
  学生时代是人生过程中发展智力和体力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以及现代化的思维和素质、坚强体魄的奠基时期。前苏联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技能和习惯”;日本提出“培养和树立学生一生能够继续参加运动实践的能力和态度”;美国提出“发展有益的而且有生气的身体娱乐活动,是当代社会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对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至关重要。“体育目的和任务”一章明确指出:“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不能理解为仅仅是运动技术的传授,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然而,长期以来,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一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或者只注重教授技术动作,学生单纯模仿技术动作,不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因此,学生缺乏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不少人甚至都不会欣赏体育比赛,可以说是个“体育盲”;学生缺乏必要的科学锻炼手段,不少人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受伤,受伤后的处理方式可以说是“盲区”,让人啼笑皆非,更让人痛心不已。
  由此可见,要想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教师就有必要在督促学生抓紧体格锻炼的同时,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比如运动解剖学和运动心理学教育,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学习和锻炼。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实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应,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根据反应活动的深度不同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根据反应活动的形式不同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它具有下列特点:(1)表现为一种动作系列,属于动作经验,区别于知识或认知经验;(2)一种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其动作顺序和动作的执行方式,均需符合活动法则或规则的要求,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方式;(3)通过学习或练习而获得,区别于本能。知识是技能的认知,可指导技能;技能是知识的运用,创造丰富的知识。技能同知识犹如一个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并且二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而能力是一种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体心理特征,它是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必备的心理条件。人在完成某项心理活动时,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条件作为保证,这种基本条件即为能力。体育能力则是一个人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素质和体验等诸因素的综合能力,并在参与具体体育活动中可体现出来的各种锻炼方法和健身手段。知识、技能及能力这三者是相互衍生又相互作用的。知识和技能是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没有知识,能力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无知便是无能”。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能力是无论如何都培养不起来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难求发展,即使“发展”了,也是空中楼阁。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最好、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授学生,从而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授课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那么要想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是不可能的。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掌握实用能力的教育,而且要重视自身多种能力的培养,比如指挥队列的能力,组织小型体育活动的能力,体育竞赛的基本裁判能力,处置简单的运动损伤的能力和指导他人参加体育实践的能力,等等。
  那么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体育能力呢?
  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启发诱导,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特点,选好尝试点,拟定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层次,设计好问题和练习顺序,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服从于目标。对技术性较强的教材,可配置一些辅助性和诱导性的内容,编制好练习顺序,让学生反复练习。安排练习内容必须注意合适的梯度,逐渐增加创造性因素,有时可把某一动作进行适当的引申和变化,使之与整个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注意对各层次学生加以区别对待。教师要求学生在尝试过程中一般进行如下几项活动:观察教师的示范,分析教材,训练某些技能,练习某些动作,对所学技术动作进行类比,在练习和研究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提出的问题,达到掌握新知识、技能的目的。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收集与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如观察动作、提问分析、考核等。通过及时反馈评定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练习。如跳箱练习,整个动作是要在一定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神经系统的协调支配来完成的,开始学生会有畏难情绪,教师在作好示范讲解和必要的保护帮助下,一定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暗示,默念动作要领,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做到学以致用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探讨,使他们自觉参与,主动投入,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感受喜悦。不断改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