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英语教学已越来越重要。在英语教学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英语教学就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创建以学生为主的英语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打好英语基础,提高英语应用水平,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 优越性
一、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在高职院校中,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英语基础本身就不够好,到了高职院校之后,面对较之以前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再加上学校、教师等各方面对他们的课程要求没有过去那么高,往往容易造成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甚至采取自暴自弃的态度,以上是高职生英语学习存在问题的客观因素;从学生主观方面而言,高职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因为高职的录取分数相对高中要低一些,大部分学生原本基础就不好,有的是在考试中没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他们由于中考时受到的挫折,往往心理比较脆弱,尤其是对于他们比较薄弱的学科更是望而却步。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主要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感状态,以亲密、融洽的感情为纽带的良好师生关系,既是主体教学活动的条件,又是活动过程的特点和结果。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还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和思想共鸣的过程。营造一种和谐的、民主的、愉快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调动学生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式,学生能有更大的进步,同时教师也能增强教学效果。
有些理论认为,人成功的关键在于性格和情感因素。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良好的心理体验能促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愉悦的心情,反之则产生厌学情绪,而这种情绪的体验又不会以不同程度的焦虑反映到学生的学习行为上来,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通过感情交流,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应发挥表情达意的才能,在举手投足、言语、眼神和姿态等多方面表现出对学生的尊敬、关怀、肯定和鼓励,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应尽可能做到:让学生体会到尊重和信任。教师在学生面前不要总是高高在上,这样学生会对老师心存敬畏,产生心理距离。尤其在课堂上,学生担心回答问题出错,更造成一种心理紧张。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尊重,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同学说一声:“Never mind.”而不是让他一直站着;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说一声:“Can you think it over again?”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不会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挫。最后,教师面带微笑,亲切和蔼地与学生交流,和师生之间没有心理距离,这样带有鼓励性的教学气氛能够在心理上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让学生体会到尊重和信任。
三、英语教学中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
1.强调英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英语是一门记忆性强、技能性强、思维抽象灵活的科学,要学好英语就要满怀热情,具有不怕犯错的精神。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在当今的职业英语教学中,有相当多的学生对于学习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甚至是“不想学”。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部分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把学习英语看成是他们的愿望和需要,总觉得学习英语没有什么用,是一门苦差事,是一个负担。针对这个情况,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让学生的思想有所转变,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英语是一门基础学科知识,也是一门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外语这个工具的重要性愈发显得突出,英语使用的范围也随之广泛,各行各业都需要懂英语的人才。为此,作为21世纪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必要性更是十分明显。经过这样的思想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认识到学习英语是社会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2.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人施教。
我认为,学生之间在能力和智力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样的学习内容,有的学生掌握得快一些,有的学生就掌握得慢一些;有的学生善于口头表达,有的学生善于书面表达;如此差异较大的学生集中在同一个课堂中,如果教师对所有的学生施以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强求他们一起前进,是不符合学生的客观需要的。所以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成功,让他们发挥特长,要为每个学生创造英语环境,提供运用英语的机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各有所得、各有所学。
另外,英语教学还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仔细琢磨学生的不同个性,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把因人施教和面向全体相结合。例如,在课堂提问时,简单一些的问题可以让基础较弱的学生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力争让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这样就可以将“一言堂”变成“群言堂”,让全体同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英语课上,我就经常叫基础较弱的学生把今日所学基础的问题完全掌握,回答这一类的问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回答一些扩展所学的问题。而且不论对错都要给予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从而产生巨大的情感效应,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最后,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重点也不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听”和“做”简单一些的任务,只要求学生能认知就可以。对于基础好或学习出色的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任务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一帮一”的方法来帮助其他的同学,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以学生为主展开教学
当今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创造说和练习的机会,模拟各种情景,试图让学生在生活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1.情景教学。
情景是指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背景,情景教学就是通过设计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来活化所教语言知识。创造情景实现了以学生的能力为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学习知识,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活跃课堂的气氛。创建情景进行教学是听说领先,再次读写跟上的教学原则。
2.加强合作练习,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多组织学生应用“pair work”、“group work”和“team work”等方式来进行合作练习。可以把班级分成小组,小组内同学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相互学习。每个同学既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又要对小组伙伴的学习负责。他们共同努力,来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完成小组的目标。这样,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成为不可缺少的一员,而每个人的努力也都获得了肯定,由此学生会有一种被重视、被接受和被尊敬的感受,自信心和自尊心也获得大大的提高。然而,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达到共同增加词汇量和语言信息量的目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更好地呈现出学生之间的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而且通过这种合作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彼此相互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3.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的转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改变一下彼此的角色,让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在小组活动中,让他们相互指出彼此的不足之处,或作出合理的评价。在学习单词和课文的时候,学生轮流上讲台领读单词和课文;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让学生为老师作小结;在学习语法后,请学生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并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会逐步增强,学生在当老师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知识的了解,提高了语言能力和创造性的能力,还体验到了老师、同学认可的乐趣,因而变得更加自信,促进学生自我主体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英语是一门交流工具,英语教学更应该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和运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英语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讨论和表达,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和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二[A].《21世纪大学英语》教学论文集[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3]王建华.浅谈高职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3.
[4]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