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尽管大学生已经学习英语至少6年,有的甚至9年或者更长,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原版教材或阅读英文前沿知识时仍感到十分吃力,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学术阅读能力匮乏,而学术阅读能力在国内的现行英语课堂鲜有涉及。本研究试着讨论将英语阅读课和专业课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术阅读能力,包括概括能力、寻找细节、快速阅读和批判性思考等能力。实验表明,学生在经过训练之后,学术阅读能力有所提高。文章最后讨论了该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英语阅读 专业课 学术阅读能力
一、引言
英语学习在大学生在校学习活动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为了通过CET-4、CET-6,以及能在考研和求职中突出优势,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所花费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某些专业科目的学习时间,但是在查看英文原版资料时,很多学生甚感吃力。纵观国内的合作办学项目,大部分学生感到英文原版教材的学习难度较大,尽管认识大多数单词,却不知教材所云。在最近三年(2008—2010)的英语学术类测试——雅思考试中,中国考生的英语阅读成绩在按照国家或地区全球排序的前40名中分别位于第30、27和23位。虽然总体位置在上升,但是还远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学术阅读能力以帮助他们适应英文专业课的学习,并为出国深造做好准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学术阅读能力
近几十年来,学术阅读能力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有不少关于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和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方面的研究。尽管目前的研究在确立培养目标应为General 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和Specific EAP之间还存在很大争议(Hyland,2006),但是学界普遍认为,培养学生的学术阅读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国家教育考试中心的陈宁(2006)曾指出:“学术阅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Academic reading...is the ultimate goal of English instruction at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与日常英语不同,学术英语指学生为掌握英语相关专业内容而具备的语言能力,总而言之,即需要掌握大量复杂信息和概念的学校及各种职业中成功的能力(“Academic language refers to the sort of language competence required for students to gain access to content taught in English and,more generally,for success in school and any career where mastering large and complex bodies of information and concepts is needed” Coleman,Goldenberg,2010)。Fillmore & Snow(2000)把学术阅读能力归结为十种能力:1.总结文章,利用语言线索来理解和推断作者的写作目的;2.分析文章,通过语言特点来判断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情绪;3.从文中提取意义并与相关思想和信息进行联系;4.评估文中证据和论点,并评判其逻辑性;5.辨认并分析各种文体中用来触发背景知识和起到言后效果的篇章特征;6.认出书写语中不合语法和使用规范的语言并能纠正其错误;7.使用语法手段整合句子使之更严谨、有效,并使用多种手段使句子成为连贯篇章;8.写出逻辑性强并由论据和细节支撑的文章;9.阐述词汇方面的问题;10.提取精确信息并能使用合适策略利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Fillmore & Snow的分类有些重复,并且有些方面属于写作知识(虽然写作不能完全与阅读分离)。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将学术阅读能力简洁地分为三大类:1.做个有效的读者(快速阅读,快速寻找信息等);2.成为主动的读者(具有阅读技巧);3.做个有批判性的读者。陈宁(2006) 在其书评《一种独特的学术阅读考试》中提到,对英语学术阅读考试——雅思和托福的试卷分析表明,在阅读理解的深度和速度方面,阅读任务分为仔细和快速两种;在理解范围方面,分为整体和局部两类。总体来看,有四种阅读类型:总体仔细、总体快速、局部仔细和局部快速。
虽然这些分类侧重点不同,但其基本要求是一致的,需要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概括文章主旨、寻找所需信息,并且能对所读文章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这些学术能力的培养正好可以改善目前学生精读和泛读不分,精读效率不够高、泛读不足、相关专业知识匮乏造成的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
三、“英+专”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基于当前对英语学术阅读能力的研究,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把专业课(商务管理课)和英语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四个方面的学术阅读能力:1.概括文章和段落大意的能力;2.定位具体信息的能力;3.快速有效阅读的能力;4.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因此,本研究选取河南某大学和山东某大学的国际合作项目2009级学生的各两个班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为研究组(共49人),一个为参照组(共47人)。研究组和参照组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的英语考试中分数分布相当。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英语阅读主要学习内容一致的情况下,对研究组补充了6篇以提高英语学术阅读能力为目标的文章,并且对课本的课后习题稍作修改以适应研究目的。这6篇补充材料由澳大利亚某大学和该研究涉及的两所国内大学的英语阅读课教师和商务管理课教师共同选题、编纂而成,以保证所选话题与专业课程能够互补、难易程度适中,并符合阅读教学目的。文章之后的题目是根据雅思和托福的题型及研究目的而设计,共包括思考问答、标题结构、流程图、表格、总结大意、完成句子等六种题型。研究的主要方法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之后,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访谈和考试来检测实验效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训练学生预测文章内容、略读、寻读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参与和理解程度,以及阅读速度。实验表明,这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策略。略读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提高概括能力和阅读速度,这是在信息时代的学生所需掌握的学术和生存能力。寻读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细节定位,快速找到自己所需信息,对从事科研等有大量信息处理要求的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人深省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批判性的思考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自己做科学研究、完成毕业论文和树立世界观等都有帮助。在完成课后习题后,学生对课文内容及整篇或部分文章结构有了初步了解,此时教师进一步讲解学术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尽快找到段落主题句、总结归纳学术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分析作者意图,并分析总结难句的语言和结构。
根据调查问卷和访谈,研究组几乎全部学生都对该实验持肯定态度。96%的学生都选择了愿意学习该编写材料。88%的学生认为将专业课和英语课结合起来是提高学术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问卷调查中的其他方面,多数学生都认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由上图可见,超过60%的学生在把握文章整体含义方面有进步,并能对文章进行批判性思考;70%的学生在细节定位能力提高;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速度有所提高。另外,对于管理学的相关知识,80%左右的学生认为这些补充材料拓展了专业知识且丰富了自己的专业词汇。
与学生访谈得出的结论与调查问卷基本吻合,但是学生在访谈中表达了自己对补充材料的看法。他们认为这些材料比课本内容学术性更强、文章更长、词汇更加专业、文章结构更加清晰、整体难度较大,但是材料很好、更加实用、对自己的生活也更有意义,因而学习动机更强。而且他们希望补充材料涵盖面能够更广,例如包括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会计学、商法、经济学、地理学、生物学等相关内容。通过补充材料,学生也认识到了学术词汇与日常英语词汇意义的区别。
在实验结束后,对研究组和参照组学生共同进行了一次测试,以《剑桥雅思8》的第二套阅读试卷的3篇阅读文章、共40道题目为测试内容(两组学生中没有人做过这套试题)。测试结果表明,研究组在整体得分和单项得分中都比参照组要高(每题算一分)。无论总结段落大意,还是寻找细节信息,研究组的学生都更胜一筹。具体结果如下:
研究组在寻找细节信息方面比参照组平均得分高3.69分,概括段落大意平均分高4分,两种能力都测试的题目中,平均分高1.8分。
四、讨论与总结
对调查问卷、访谈和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将“英语+专业课”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快速阅读及概括文章和段落大意的能力、寻找细节信息的能力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并且能够对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强的辅助作用。访谈还表明,学生希望更多科目的专业材料在英语课堂出现,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多种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对各种学术文章结构、语言及词汇特点的把握。但是测试同时表明,学生的概括能力要略差于寻找细节信息的能力,这在研究组和参考组都有明显体现,因而教师应该调整课堂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该研究给教学带来的启发是:大学英语教学不应该为了教英语而教英语,我们首先要清楚教英语的目的是什么,尤其是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意味着什么,否则师生都在英语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却事倍功半。另外,日常英语不同于学术英语。学术英语有着自己的语域、语言特点、结构特征、常用词汇等,所以仅仅学习日常英语不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一般专业课教师没有时间给学生讲解语言和词汇等(Hyland,2006),因此,学生在大学阶段甚至毕业后仍然不能阅读英文学科前沿知识。所以,要在英语课堂上找到一个英语和专业课的结合点,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日常生活中的英语,而且熟悉学术英语的使用规范。这样才能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出国深造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Chen,N.A Unique Academic Reading Test.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2006,3(1),81-86.
[2]Coleman,R.,Goldenberg,C.Academic Language Proficiency.Kappa Delta EI Record,2010:60-65.
[3]Fillmore,L.W.,and Snow,C.E.What teachers need to know about language.In What teachers need to know about language,ed.C.T.Adger,C.E.Snow,and D.Christian.Washington,DC: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2000:7-53.
[4]Hyland,K.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Routledge Applied Linguistics,2006.
[5]Reading Academically.Retrieved from www.studyskills.soton.ac.uk/.../Reading% 20Academically.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