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

2011-12-29 00:00:00翁平平
考试周刊 2011年67期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中职数学教师要树立多元智能理论观念,合理安排数学课堂教学,重视中职数学课堂评价的多元化,以此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中等职业学校 数学课堂
  
  一、关于多元智能理论
  1993年,加德纳在《多元智能》一书中指出多元智能包括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智能结构,使得每个人不同程度地有一种或几种智能胜过他人。一个人有很高的某一种智能,却不一定有同样程度的其他智能。加德纳认为:在正常条件下,只要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能。加德纳在研究人的智能状况的基础上,对学校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教学的目标寄予了新的期望。他说:“我们不能忽视,不能假设每个人都拥有(或者应该拥有)相同的心理智能,而是应该努力确保每个人所受的教育,都有助于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智能潜力。”[1]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传统教育中所谓的“学困生”。但是在多元智能理论中,他们就不再是后进生了,即使是数学考试成绩极差的学生,他们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我们努力发现每个“数学差生”的优势智能,充分利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就会找到教育转化他们的策略。
  二、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中职数学课堂
  (一)中职数学老师要树立多元智能理论观
  加德纳认为,个体到底具有多少种智能是可以商榷和改变的。面对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众多“数学学困生”,中职数学老师要彻底转变观念。教师只有摈弃陈旧腐朽的智能一元化观念,才能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在某一方面智能的不足,不能以学生的成绩“论英雄”。我们要看到他们的其他智能如音乐、体育等是多么出类拔萃。如果数学老师能根据他们这些长处加以适当引导,他们就没有理由不能从成功的喜悦中自发地站起来,把早就弃之不理的数学重新拾回。认知心理学指出,个体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特别是要看到个体数学逻辑发展的差异。针对这些,中职数学老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程序重新格式化,善于祛腐存新,才能理解学生、热爱学生,以看待优秀学生的心态面对中职学生。
  (二)融合多元智能理论安排中职数学课堂教学
  1.创设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智能的教学情境。
  中职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总是觉得很吃力,长期的挫败感让他们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很难集中注意力。我通过与职一新生的交谈中了解到: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的中职学生在被贴上“数学差生”后长期感到自卑,有的同学在上数学课时会感到莫名的紧张和恐惧;甚至有的在课堂上不敢抬头看老师,怕被提问,怕被讥笑。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求我们中职数学老师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让我们的学生重拾信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奠定动力基础。如:在讲解简易逻辑时,我用“上帝与石头——如果上帝是万能的,他能否创造一块他举不起的大石头”这一悖论作为本节课引入。“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一会儿逻辑智能强的几个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其他同学在讨论了,在他们的带动下几乎所有同学都在讨论着这句话的意思,就连平时很内向的几个同学嘴里反复念着我写在黑板上的悖论,若有所悟。我随即叫了平时上课连数学书都不带,又特内向的C同学,他脸通红地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得到同学们的认同后,他微笑着坐下了……
  中职数学课堂要创设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境,时时关注学生的表现,抓住每一个锻炼学生多种智能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中职生的各种智能。
  2.呈现多种多样的数学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
  为了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来学数学,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必须是丰富的、现实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比如可以将实物照片、素描、文字、表格、图形、字母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同时在板书过程中,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来强调模式、规则或类别。
  例如为了加深对指数函数的理解,教师可以提供生物学中细胞分裂的实例,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呈现时可用细胞分裂图来展示分裂的情况,细胞由一个分裂为2个,2个又分裂成4个……如此下去就构成了1,2,4,8……这样一组数[2]:
  
  最后要求同学们写出分裂后的细胞个数y与分裂次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空间视觉智能来加深对指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又如在讲完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后,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如图知识框图帮助同学们掌握内容要点。[3]
  加德纳理论中空间智能就是对图片作出反应。这种智能包括对于颜色、线条、阴影、形状、空间及这些因素间关系的敏感性。利用这些框架图激活学生的空间智能,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3.开展多种数学活动,让中职学生的智能强项带动智能弱项。
  加德纳认为智能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专业特色,数学老师可以利用其熟悉的专业背景结合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展现多种智能,有效地进行智能组合,借智能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利用电脑学习数学,无论是自编的程序还是用别人准备好的程序,在电脑上解题,都是他很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利用这种活动来解决中职生的学习动力问题,达到培养其数理逻辑智能的目的。又如对财会专业的学生开展“模拟银行”的教学活动,利用学校的实训场所学习存款与贷款的利息计算。在活动过程中一方面加强学生对数学基础课程的掌握,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有效地开发与人交往、沟通生存的人际智能。
  中职数学教育要从每个学生不同的智能结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出发,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打破从课程本位出发,让学生去适应一成不变、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帮助中职生将优势智能领域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从而促进数学学习。
  (三)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中职数学课堂
  传统的数学课上完后,一般看学生的掌握情况往往是布置几道数学作业题,或做一份随堂练习卷,由学生的答题情况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为数学课堂评价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各种智能同等重要,没有主次之分。因此,评价应当是在整个一堂课的所有情景中进行,并且要实施多元评价。可以通过实作评价、动态评价、变通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直接评价等方式来实现数学课堂评价方式的多元性。也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来实现数学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性。[4]
  如我在中职数学课后做了如下学生自评反思表格。
  学生课后自评反思表
  通过以上表格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反思课堂所学,另一方面也开发了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的内省智能。希望我们的中职生可以“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分辨自己的心理状态,理解自我的内在感情,并根据对自我的了解来调节自己的行为”[5]。
  三、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不仅在教育的观念上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而且为我们的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充分调动人所具有的综合能力及综合潜质,强调人的个性化智能。学生生来就是不同的,他们没有相同的心理智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但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环境和教育对于智能的开发和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每一种智能通过恰当的教育和训练都可以发展到更高的水平[6]。我们在中职数学课堂中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依据,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多元评价课堂教学,努力给所有的学生提供其个人的智力潜能得以最大限度发挥的学习机会,重视学生的差别,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78.
  [2][3]数学基础模块上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76、93.
  [4]孙海.多元智能与高师数学教学策略[J].现代农业,2010,(10).
  [5]钟祖荣,伍芳辉本书主编.多元智能理论解读[M].开明出版社,2003,10:59-62.
  [6]何晓娜,孙帆.多元智能视野下的数学学困生转化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