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赢得学生爱戴的

2011-12-29 00:00:00周长绪
考试周刊 2011年39期


  摘 要: 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阐释“老师”的内涵。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有仁爱、有师德、有才识、有追求,更应该有胸怀。“教书育人”是一件非常崇高的事业,是一项值得一辈子为之奋斗的事业,让我们共勉之,为成为一个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好老师而努力。
  关键词: 师德 仁爱 与时俱进
  
  从网络上搜索对老师的赞美之词,会出现“红烛”、“春蚕”、“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词汇。作为老师,当看到这些溢美之词时,除了感到自豪外,就是感到肩负着沉重的压力。我们能否对得起上述的赞美之词并非仅仅取决于老师这一身份,更重要的是能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阐释“老师”的内涵。
  一个好老师应该有仁爱。对学生始终具有慈爱之心是一个老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孔子早就说:“仁者爱人。”老师对学生的爱并非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贯穿于培养学生的全过程。也就是说,仁爱是一种身体力行,是一种实践。那么怎样才能从行动上做到仁爱呢?孔子说:“有五者行于天下”,即恭、宽、信、敏、惠。
  一个好老师应该有师德。老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对国家的有用之才,也就是人民大学所推崇的培养目标:“国民表率,社会栋梁。”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老师就要具有很高的道德要求。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即承担着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必须德才兼备,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才者,德之资也;德者,人之帅也”。身教重于言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一个好老师应该有才识。老师的一个基本职责就是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在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教师能向学生传布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问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不仅应具有渊博而深入的知识,而且应具有把知识有效传递给学生的途径和方法。古人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也就是你若想发现千里马,就要具有伯乐的眼光。你想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并能把知识贡献于社会的人,首先你要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好老师。
  一个好老师应该有追求。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远大目标的有为青年,老师自身也应该有追求。首先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天下主义情怀;其次要努力使自己始终处于学习状态,拓展自己的学术眼界,跟踪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防止因自己原有知识存量更新不及时所导致的眼界局限束缚学生的学术创造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才会让学生在背后尊称你为老师;最后要有创新意识,不能习惯于重复过去,走老路,而应根据不断变化的时代,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做到与时俱进。
  一个好老师应该有胸怀。老师应该有宽阔的胸怀,能够包容各种新观点,能够包容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特别是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发表与自己不同的学术见解,也欢迎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学术商榷。我们经常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一个真正成功的老师是能够培养出最终超过自己的学生的,而只有学生超越老师才真正表明时代的进步。
  “教书育人”是一件非常崇高的事业,是一项值得一辈子为之奋斗的事业,我们要共勉,为成为一个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好老师而努力。
  学生不喜欢我,这是我的过去。而现在我成了学生心目中最可爱的人,特别是,近几年发生的几件事让我深深感动。
  前几天,有一个毕业了的学生来看我,门卫不让进,他竟敢给门卫跪下,门卫告诉了我。
  上一学期快要结束,我对学生说:“下学期我可能要调动。”在第二天我去上课时,三年级同学在班长的带领下,给我举办了一堂“老师笑口常开”感谢会。四年级同学给我举办了一堂“老师心想事成”的感谢会。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则动情地哭了,还有的学生给我拥抱。
  我把我的人生经历告诉大家,是希望老师能经得起挫折,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成功,能够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三十年来,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生活上关心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戴。
  记得有一次课间,有一个学生突然晕倒在地上,口吐白沫,满脸赃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