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情感因素对网络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2011-12-29 00:00:00张文英
考试周刊 2011年39期


  摘 要: 信息时代的到来与汉语热使得网络对外汉语教学越来越受重视,网络对外汉语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也必须重视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一大重要因素——情感因素。因此,网络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习者的积极的情感因素,消除消极的情感因素,激发与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从而达到网络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情感因素 对外汉语教学 网络启示
  
  目前,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汉语热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话题。然而,由于地域、师资、教材等各方面的局限,汉语国际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网络对外汉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网络对外汉语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无论学习者身处异国他乡从未接触汉语,还是已经留学中国、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网络资源都能够满足他们的各种学习需求。然而网络教学也有一种局限性,它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缺乏管束性与教师的督促、鼓励,因此,要想达到网络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让学习者保持学习的动力十分重要。情感因素在二语习得与教学中占有重要作用,网络汉语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情感因素,消除消极情感因素,这样才能激发并维持学习者不断学习的动机。
  一、影响网络对外汉语教学的学习者情感因素
  Krashen在他的“情感过滤假说”里指出学习者之间的差异的存在,有一种可能是学习者的不同情感因素在起作用,并且把与成功的二语习得相关联的情感因素分为动机、自信、焦虑三大类①。Jane Arnold则认为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觉、情绪与态度,包括动机、兴趣、个性、意志力和忍耐力②。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效果好,有的效果差,这都与个人的情感因素有重要的联系,而影响网络汉语教学的情感因素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动机
  动机是影响网络汉语教学的最重要的情感因素,由于网络教学强调学习的自主性,缺乏管束性与教师的督促与鼓励,有些学习者学习的动机不很持久,学习的效果就会很差。因此,网络教学想要吸引学习者注册与持久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重视并激发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就影响二语习得的动机而言,主要分为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的目的在于获得经济实惠或其他利益,如通过考试、提职晋升、出国、在学业上进一步深造等。融合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所了解或有特殊兴趣,希望与之交往或亲近,或期望参与、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③。
  不论哪一种动机,网络对外汉语教学在设计时都必须考虑,针对学习者的特定动机和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及学习内容,只有满足了学习者的动机需求,学习者才会拥有不断学习的动力,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2.焦虑
  焦虑主要指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产生的紧张、烦乱和恐惧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对二语习得起着负面的作用。但是焦虑也不是完全产生负面影响,因为焦虑分为促进性焦虑和退缩性焦虑,前者使学习者产生动力,迎接新的学习任务,后者使学习者知难而退,逃避任务。
  网络教学是一种自主学习的环境,没有传统课堂上老师的制约与管束,就会降低学习者的焦虑感,有利于学习。但是从另一角度讲,如果学习者不能够自觉,就会同时降低促进性焦虑,使学习者产生惰性。因此,网络汉语教学要做到在降低学习者退缩性焦虑的同时维持学习者的促进性焦虑。
  3.移情与跨文化意识
  移情是指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体会他人的情感。对于汉语第二语言习得者来说,汉语及中华文化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及文化,不同的民族及个人对待另一个民族语言及文化的态度也不同,而这会影响到汉语的学习。借助于移情,可2i4efVxrhHDtGAkuRqL1P5VSyibzUwxJdSuBKQhQ9Go=以让学习者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这样在语言学习上,学习者就可以客观地对待汉语及中华文化。这会促进汉语的学习,也能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
  二、网络对外汉语教学如何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积极情感因素
  由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汉语学习的影响与作用至关重要,网络对外汉语教学又是一种基于自主学习的环境,因此,要想吸引更多的学习者持续在网络上学习汉语,达到教学目的,在网站设计及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上就必须充分考虑学习者情感因素的作用,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积极情感因素,消除学习者的消极情感因素。
  1.网站设计
  (1)整体设计着重考虑学习者年龄、国籍方面的个体差异。
  由于汉语学习者分布在世界各地,不论年龄还是国籍,个体差异都很大,学习汉语的动机及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网站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两大基本因素。
  年龄方面,主要是儿童及成人,由于二者在认知情感方面差异较大,学习的需求及过程也大相径庭。网站设计时必须针对这两大群体设计相适应的学习资源及内容,例如儿童学习内容应增添一定的趣味性,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等。
  国籍方面,不同国家的学习者对汉语的了解及态度有所不同,例如对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学习压力不会那么大,但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就会很陌生,可能会产生焦虑感。因此,网络教学应该尽可能地针对不同的国籍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出现难点的时候可以用该国语言进行解释,这样会降低学习难度,降低焦虑,促进学习。
  (2)学习资源应丰富多彩,满足学习者需求。
  网络对外汉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师资、教材等方面的缺乏问题,但也提高了对学习资源的要求。要想让学习者通过网络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就必须丰富多彩,满足学习者的各种需求。
  除了丰富的课程教学外,网络汉语教学还必须设计大量的练习,练习形式要多样化,内容不仅要涉及语言要素,而且要涉及语言技能部分,全面提高学习者的汉语水平。
  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及学习动机,网站还必须设计中国历史、文化及现状的版面,如中国文化常识、中国音乐及电影、中国文学、时事新闻等。此外,网站还可以设计一些带有学习性质的游戏项目,让学习者寓学于乐,激发兴趣,维持学习动机。
  此外,汉语电子字典、词典在学习过程中也很重要,因为在浏览及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难免会遇到生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生词问题,学习者就很难进入下一阶段,也会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网站应该利用技术支撑解决这一难题,可以自行设计,也可以采用链接方式链接网络电子词典。
  (3)版面设计清晰明朗,形式多样化。
  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版面美术设计及形式会影响学习者的情绪。网络版面设计应该清晰明朗,让学习者很快搜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同时风格要清晰富有吸引力;形式上要多样化,可以综合文本、音频、视频、FLASH等,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让学习者在浏览及学习过程中保持愉快的心情。
  2.课程教学
  对于学习汉语课程的学习者来说,课程设计及教学必须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及情感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程设计考虑学习者年龄、汉语水平及动机。
  年龄因素前面已经论及,此处不再赘述。就汉语水平而言,汉语课程应该依据教学大纲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而对于学习者而言,在选择课程时就不仅仅是初、中、高级课程的问题了,因为学习者往往很难知道自己的汉语水平到底处于什么层次,所以无法知道自己该选择什么课程。网站可以设计一个学习者汉语水平测试,确定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帮助学习者选择一个最佳课程。
  就动机而言,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兴趣、目标、动机都会有所不同,网站可以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先了解学习者的兴趣及目标,从而建议选择什么课程,为学习者制定一个合适的学习计划。
  
  学习者的动机具体又可分为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网站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动机设计相应的教学课程,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对于带有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可以为其中某些主要工具型动机设计不同的教学课程,如针对为了工作需要而学习汉语的学习者,可以采用内容型教学法设计课程并教学,通过某一专门领域的内容教学,使学习者很快地学习汉语及相关领域知识,如新闻汉语、商务汉语、法律汉语、旅游汉语等。对于带有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而言,由于其目的在于融入汉语社团,因此内容可以涉及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常识、跨文化常识等。
  (2)教学内容应具有真实情境感,难度要适中。
  就教学内容本身而言,由于学习者处于虚拟的网络环境中,要想获得真实的汉语知识及文化,教学内容就必须具有较强的真实情景感。内容话题必须真实、适时、新颖,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习者在虚拟的环境下也能感受到真实的语言情境及文化氛围,这样能够培养学习者的移情能力及跨文化意识,有助于汉语学习。
  就内容的难度而言,为了增强学习者的信心及继续学习的动机,内容必须比上一阶段的更丰富更具有挑战性,让学习者产生成就感。但是太难的知识又会增加焦虑感,因此内容难度要适中,要考虑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及认知过程,降低学习者的焦虑感。
  (3)交互式学习及合作学习。
  就教学及学习方式而言,网络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做到在技术支撑下实现交互式学习及合作学习。网络教学能够降低学习者的焦虑感,但缺乏管制也会导致促进性焦虑的降低。交互式学习及合作学习为师生、生生的沟通搭起了一座桥梁,产生类似传统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能让学生之间产生竞争感,从而保持促进性焦虑,不断产生学习动力。此外,交互式学习及合作学习还能帮助学习者提高移情能力及跨文化意识,对于汉语学习作用甚大。
  在具体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的方式让学习者拥有练习的机会并参与到互动中来,利用电子邮件、论坛讨论、聊天室、有声和视频聊天工具、在线教室等,让学生分组练习讨论,完成任务。教师也要善于观察,让性格外向敢于挑战的学习者与内向较少参与活动的学习者都能参与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后,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评价,教师也要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及鼓励,这样才能让学习者产生成就感,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动机。
  交互式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够让师生、生生的关系变得融洽,也能让学习者产生移情及跨文化意识。而老师的鼓励也能进一步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及动机,降低焦虑感,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进一步学习。
  3.提供奖赏
  当学习者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及效果时,网站可以给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奖赏,使学习者保持较强的成就感,从而产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和愿望。网站提供的奖赏可以包括提供某些课程的免费教学、增加积分、赠送网络卡片及网络虚拟礼物、播放音乐等。
  三、结语
  网络对外汉语教学,其实质依然是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的习得与情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网络对外汉语教学的自主学习环境要求必须满足学习者的动机及需求,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消除消极的情感因素,维持积极的情感因素,不断激起学习者的求知欲,让学习者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感,树立学习汉语的信心,达到学习目的。期待越来越多的人士能够参与到网络对外汉语教学设计中去,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学习汉语,激发并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汉语国际推广。
  
  注释:
  ①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②Jane 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③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参考文献:
  [1]贺阳.汉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汉语国际传播[J].语言文字应用,2008,5,(2).
  [2]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吴雪云.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J].外语电化教学,1997,(4).
  [4]欣羚.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外语学习焦虑[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5,(4).
  [5]袁斐.试论在对外汉语网络教学中激发与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1).
  [6]Jane 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