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对于许多高中学生来说,学习物理实在是一个为之头痛的“老大难”问题,直接导致他们因为怕所以厌。本文认为,只要着力解决好“学生心结”、“学习兴趣”和“教学艺术”三个方面的问题,就能促使学生逐步走向物理、亲近物理和拥抱物理。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心理障碍 综合治理
高中物理多年来一直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现象,许多文科生是避之庆幸,一些理科生却被紧缠不放,老师在促、家长在催、同学在拼,高考日子一天天逼近,心理负重不堪忍受,以至于他们悔不当初,甚至有一种误入歧途、积重难返的感觉。
那么,高中物理难道真的是不可撼动的铁壁铜墙吗?当然不是。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窘况,还是要从清除心理障碍入手,加强“综合治理”,让学生不再是爱上物理不容易。
一、帮助调整心态,打开学生心中那把锁
英国一代魔术大师胡汀尼声称,世界上无论什么样的锁,只要让他穿上自己特制的衣服,都能在45分钟内打开它。一个小镇的居民特制了一座非常坚固的牢房和一把大锁,公然向胡汀尼挑战。待到一个小时过后,胡汀尼开锁失败,当他身心交瘁地靠着牢门顺势坐下时,牢门竟然不打自开,原来那扇门根本没有锁上,真正锁着的只是胡汀尼的那颗心。
同样,有些学生觉得物理尤其是高中物理难学,并不是先天性不足,而是后天得来的“物理恐慌症”。在上高中之前,他们就经常听老师和家长说:“初中不好好学习物理,以后再学高中物理就会特别难。”问问那些学哥学姐中的“过来人”,得到的是同样说法。等到自己深入其中,切身感受到“高中物理的确呛人难缠”,心中的那把锁自然就越来越沉、越来越紧。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与家长多联系多协同,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努力做好思想解压排遣工作,帮助他们逐步消除“视物理如虎狼”的心理障碍,重新调整身心状态,树立“高中物理并非神话,久攻必破”的信心与决心,教育他们“鄙蜀之僧先游南海”故事的道理——为人遇事要轻松上阵、迎难而上,不断进取、自强不息,才能有所建树、有所作为。
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物理学习积极性
1?郾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如在讲授水不易导热时,在盛满水的试管里,把一条小金鱼放在网状隔置物的底部。当试管上部水加热沸腾时,底部的鱼还在快乐游动;当试管底部水受热时,小金鱼很快就死了,这说明水的导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再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老师将单摆摆球拉开一定的角度贴近眼睛,站着一动不动,然后放开手由单摆自己摆动。很多学生会担心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出人意料而又有惊无险。
2?郾通过设疑置悬,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如能做好质疑创设,就会吊住学生胃口,再利用学生急于究底的心理,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这样既能使物理教学充满活力,又能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用易rWZbcENzHueGM/KseJNx0g==拉罐做成“水流星”,按说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自然会往下洒泼,但实验中易拉罐里的水并非大家所想;待转速降到一定程度后,学生们发现水才下落。老师问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让水不洒落下来?以此引入课题,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和眼球紧紧吸引过来。
3?郾通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感悟规律性。根据学生求异、求趣、求新等心理特征,把教材所学知识和趣味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能让他们快速理解、深切感悟。如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可以利用影视里常有的“抛绣球选亲”趣事,当堂进行实验,说明“只有球与人的连线是绣球在切线方向时才能接到绣球,这个方向正是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这样的实验使得感性与理性相趣辉映,能使学生掌握快记得牢,感受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而由原来的远离物理渐渐转向欣赏和亲近。
三、丰富教学艺术,使高中学生更爱学物理
1?郾转变教育形象,发挥“爱屋及乌”效能。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令人敬而远之的“教育警察”形象,从心底把学生当作教学中的平等合作者,用心与学生去交流,用爱与学生去接近,主动释放亲和力。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要一视同仁。要面对和正视个体差异性,切不可“选择”学生,更不能“淘汰”学生,同时注重因材施教。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在教学中,力免使用单纯的学科语言和严肃的情感形象,师道尊严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活跃思维,从而扼杀他们的求异性、创造性。要努力让自己富有哲理的幽默和丰富的情感,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教学双方两相悦。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这也是“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前提和基础。
2?郾丰富教学内涵,彰显物理科学魅力。物理不仅仅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项社会科学;同样,教师不仅是从事教学,而且要教育学生。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候,应当讲述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发展史和物理学家的真实故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物理学的不同凡响、伟大之处。如没有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就没有西方航海事业的历史繁荣;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年代,古代中国人就知道使用物理上的磁性现象,在建造阿房宫时用巨型磁石做门以防盗墓。再如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为了发明白炽电灯,失败千次而毫不气馁,诠释了关于“天才是什么”的科学哲理;更加令人震撼的是学者赫曼,为了验证天电(就是今天的闪电)是否与他电属于同一种电,竟不避风险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还有“宇宙之王”霍金,伟大之处不仅体现在辉煌的物理成就,其人格魅力更令世人仰慕。
3?郾创造成功机会,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分层次分梯度设置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成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特别是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设计问题的难度要趋向思维“最近发现区”,让他们能“跳一跳,摘桃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因人制宜、雅俗共赏”的问题,既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又能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