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

2011-12-29 00:00:00蒋洁
考试周刊 2011年39期


  摘 要: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物理教学过程要以人为本,着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多元学习能力、自主创新潜能。为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渗透物理方法、进行实验教学,注重探究设计、培养质疑能力,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开放思维,对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研究。
  关键词: 物理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新课程教学理念注重教学过程要以人为本,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同学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也就是要课堂教学最优化,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实效性。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渗透物理方法,进行实验教学,注重设计探究实验,有效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开放思维。这样才能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一些教学方法,以供读者参考。
  一、渗透物理方法,进行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的根本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教学理念要物理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也就是学会探究式学习。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平时不断向学生渗透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推理法、转换法、模型法、等效法等),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要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挖掘教学内容,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探索物理知识,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整合物理知识并渗透多元物理方法设计实验方案,以此来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为了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物理知识,我有时运用类比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它。如认识电流时,用水流进行类比;认识电压时,用水压进行类比。又如:在探索磁场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法进行探索磁场这种物质的存在,首先指导学生用小磁针的转动来说明磁体周围的特殊物质磁场的存在,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当学生探究后,又顺势引导学生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此时,又让他们回忆光线的引入用到了怎样方法?学生立即回答:模型法。我说:我们引入磁感线用到的正是这种方法。物理研究的一些方法就不知不觉地教给了学生。
  二、注重探究设计,培养质疑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的探究设计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使他们能有效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具有知识整合、交流能力。为此,我们应与学生有同样的渴求知识的心理,和学生一起参与新知识的探究设计。在探究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把自己当成初学者,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经历探究设计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们应成为探究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设计活动,为学生终身学习、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另外,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使学生在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面前,大胆探索、敢于质疑,这样他们就不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探索者。
  例如:在探究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教学时,当学生在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一些方法之后,我引导学生:是否还有其它测量电阻方法?这时,有一名学生提出:能否改变器材条件,来进行设计实验方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就此问题进行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经过探究很快得出多种方案。如有的学生方案是:把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开关改成一个电阻箱和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其它不变;有的学生设计方案是:将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改为一只已知电阻,其它不变;有的学生设计方案是:将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开关改成一个电阻箱和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其它不变,等等。采用这样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开放思维
  伽里略说:“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如何“改变思维角度”?我认为运用探究实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途径。因为,设计探究实验教学形成了讨论、交流、合作的民主氛围,体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积极探究的平等参与关系,有效地促使学生不依常规,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发散思维,善于变异探求物理知识。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现有基础水平,不拘泥于教材,创设探究实验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开放思维,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科学探究意识,这样还可以培养他们知识的迁移与发散能力和善于标新立异、富于多向性思路。
  例如:在探究密度教学时,在学生掌握密度的一定相关知识之后,我设计这样问题情境:请你设计一个测定小正方体不吸水木块密度的方案(可供选用的器材有:量筒、刻度尺、托盘天平、水、大头针)。
  此题一展示,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个个在探究设计实验,在小组里有的合作、有的交流。通过探究,学生认为此题是开放问题,方法不唯一。很快有的同学提出探究实验方案:(1)用托盘天平称出木块的质量m;(2)用刻度尺测出正方体木块的边长L,则V=L;(3)木块的密度为ρ=m/V=m/L。还有的同学设计的探究实验方案是:(1)用托盘天平称出木块的质量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3)将木块放入水中,用针把木块全部压入水中,记下此时水面所对的刻度值V,木块的体积为V=(V-V),即可求出木块的密度。
  我采用这样的方法,不断让学生体验和思维碰撞,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思维,而且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准绳,挖掘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造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感悟、经历探究、经历挫折、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成为探究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从而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自主探究品质,实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初中物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王坦,高艳.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教育探索,199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