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专业《岗位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探索

2011-12-29 00:00:00周菊瑄崔艳玲
考试周刊 2011年39期


  摘 要:《岗位综合实训》是我校通信技术专业毕业前专业集成化与岗位技能培养的核心课程。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现状,结合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在该课程的理论与教学过程中,整合优化内容,淡化繁琐的理论分析过程,改革教学手段;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强化岗位技能、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全面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运行方式,加强学生专业课程相互衔接的综合能力培养。
  关键词:通信技术专业 《岗位综合实训》课程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
  
  《岗位综合实训》是我校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并适用与其他通信类专业。课程采用的教学模式设计是以“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为教学理念,将日后本专业学生就业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与知识体系融入教学之中。本课程开设了多个实训项目,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结合在一起。授课时就告诉学生课程设计项目的内容、要求,设计应该涵盖的知识点,以此为基础展开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1.教学内容及过程的研究
  通信技术专业“岗位综合技能实训”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出发,探索适应高职高专教学规律的实践教学环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实践教学环境,实现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结合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要求,完善学生岗位技能培训,改善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不断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缩短学生毕业与就业的距离,争取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距离。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是通过师生的教与学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3G网络组建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利用项目教学法,把一个完整的3G网络组建的工作过程与理论知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规划、分析思考和反馈等,帮助学生了解和处理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和矛盾,为学生今后的职业活动寻求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境划分为:数据承载平台建设、核心网建设、SDH传输和接入网建设。通过行业调研和专家座谈,我们总结出基于3G网络组建与维护的典型工作过程:电话互通与电话上网,如图1所示。本课程就是基于典型工作过程而开发出多个学习情景,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从易到难,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论到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其中学习的是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同时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教学过程的实施完全按照企业工作过程的标准来进行,具体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
  以本课程的一个教学子项目“以3G网络组建和维护为载体来实施电话互通和电话上网”为例,第一,明确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是组建一个3G网络并进行相关的技术维护,获取一个指标合格的3G网络来实现电话互通和电话上网。第二,按照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认识相关的设备功能及其使用方法,能够根据技术指标要求对设备进行配置;本项目任务能够让学生完成对定向和概括性知识的掌握。第三,能够进行决策,设计与任务一致的网络拓扑;学生利用关联知识,分析多种因素、模式和规律间的关系来实施任务。第四,3G网络组建实施阶段,进行自主组网,并对组建的网络进行配置和管理;面对无固定答案的任务和复杂的问题环境,任务小组进行相互分工、配合、合作,并以任务书的形式来制定完成整体任务。第五,按照技术指标对网络进行测试分析;能够利用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来进行操作发展,让学生掌握与复杂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功能性知识,完成非规律性的学习任务,并促进合作能力的进一步,形成较高的职业责任感。最后,对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并作出评价反馈。
  在教学活动中,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对通信技术实现的讲解不应贪多求全。挑选经典技术的实现进行微观分析,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建立全程全网的概念。
  2.改革教学模式
  正确的教学模式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因素。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丰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基于工作岗位的技能,以全网架构合理项目分解。
  根据通信岗位群(技术支持、测试、维修、监理等岗位)涉及的技能要求和学生知识能力的递进关系,我们以全网架构为基础将《岗位综合技能训练》分解为接入网、SDH传输、核心网、数据承载等学习情境,并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在企业环境下进行学习训练安排,强调学习的内容与岗位技能要求一致,从学生入学开始,就从基本技能到综合技能渐进强化,工学结合,课程项目容纳在校期间的整个学习过程。
  (2)基于工作过程的授课模式。
  以企业入职培训的教学形式,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授课模式。在这种授课模式下,第一,授课的内容即为企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如实际工作中开通设备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直接引入课程,强调训练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第二,授课教师直接为企业一线的专家或经过企业培训获得培训资格的学校教师,特点是教师均具备丰富的职业经验;第三,训练结束,学生必须具备企业准员工的技能要求,并能立即投入企业岗位工作。
  (3)基于工作任务要求的学习模式。
  学生的学习是基于企业工作任务的,如在SDH传输项目中,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将实训项目分解为设备硬件熟悉任务、测试仪器仪表使用任务、故障判断任务,等等。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第一步由教师演示并讲解操作要领,第二步学生在企业环境下在实际线缆或设备上进行训练,第三步每个学生提交训练结果并通过教师考核,如未能通过考核回到第一步。
  (4)基于工作环境的实训环境。
  接入网、SDH传输、核心网、数据承载等实训项目均在实习实训基地、仿真企业环境的通信工程综合实训室进行,无论在企业还是在学校,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均在企业或企业仿真岗位进行一体化教学。
  3.优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开展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领会任务、制定计划、小组合作完成操作、小组讨论与测评反馈、教师引导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等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分组讨论法。采取分组教学进行内容学习,由组内代表陈述讨论结果,并记录讨论过程。
  (2)难点精讲法。对关键知识点、难点进行教师精讲。
  (3)激励问答法。以竞赛问答、组间PK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4)网络课堂法。建设了教学课件、视频演示、在线作业、在线测验、案例演示、图文教学、参考书籍等丰富学习资源,学生通过校园网和互联网学习。
  (5)虚拟企业岗位教学法。通过设备仿真软件实现岗位技能训练。
  (6)企业现场教学法。开展定期集中实训,在企业岗位进行技能教学。
  (7)案例教学法。在维修岗位中,以数据网故障、传输线路故障、接入网故障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8)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工具手册、专业网站、配置手册等文献,达到自我学习相关技能的方法。
  4.结语
  高等学校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为社会提供既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素养、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如何将合理的教学手段和岗位实训课程教学相结合,如何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整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技术应用能力,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姚金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2]方水平.交换机(华为)安装、调试与维护[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陈红,周韵玲,齐向阳.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设计实践[J].深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4]夏平,向学军等.“通信原理”优质课程建设的教学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7,(05):112-113.
  [5]首珩,陈维克.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