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kour运动的溯源\\特性和功能

2011-12-29 00:00:00刘兵
考试周刊 2011年39期


  摘 要: 本文对Parkour运动的溯源、特性和功能进行了探讨。Parkour运动具有西方文化特性,但也融合了东方哲学理念,动作结构具有开放性和自然性,项目本身具有危险性、浓厚的趣味性、娱乐性,且年轻人参与者居多;同时,Parkour运动具有提高人的紧急避险能力、强健身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
  关键词: Parkour运动 溯源 特性 功能
  
  1.Parkour运动的溯源
  Parkour运动,是一项起源于法国的街头极限体育运动,诞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法国,原本是小孩子童年的游戏,最初由参加越战中的法国士兵们发起,2002年在英国开始盛行。Parkour在法语中原本是“跨越障碍的训练场”的意思。在Parkour的世界里,运动参与者称为Traceur,参与者尝试用各种可能的姿势和最快的速度通过各种障碍物。创办人David Belle,其创办Parkour运动的灵感来源于被称作“Natural Method of Physical Culture”的身体训练原则,此方法由法国海军军官George?蒺s Hébert在20世纪早期研究出,并在法国军队里发展成为障碍物训练课程。David Belle从小喜欢体育和军事技术,受到练习此项运动、军人出生的父亲启发,进而开创Parkour这种运动,并发扬光大。此后,David Belle同Cyril Raffaelli和Sebastien Foucan于1988年在巴黎Lisses郊区组成了“Yamakasi”组织,开创了Parkour运动的第一个团体。Parkour 的动作是结合了所有自由的动作, 提升创意 并且鼓励人们去找到属于自己的信仰。在Parkour的领域里并不局限于某些固定的动作,就是说你也能够把你的动作加入到Parkour里面。通常Parkour运动者从一个地点出发,不借助工具,仅仅靠肢体来跨越一切障碍,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训练场,一切围墙、屋顶都成为可以攀爬、穿越的对象,特别是废弃的房屋,更适合飞檐走壁似的速降、跳升和飞跃,“两点之间,只走直线”——这就是Parkour运动的宗旨。
  Parkour运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传播,许多人最初了解Parkour运动是通过David Belle在BBC拍摄的广告片,但真正对Parkour运动兴起起推动作用的是记录影片Jump London,Parkour运动通过影视的传播,迅速在欧美地区年轻人当中流传开来,并很快演变成年轻人喜爱的、时尚的极限运动。2007年6月德国慕尼黑举行了第一届世界“Parkour”运动锦标赛,吸引了来自英国、俄罗斯和匈牙利等各国的12名高手前来参加比赛,在欧洲,许多国家在体育场里搭建道具供Parkour运动爱好者练习或表演。
  Parkour运动中文名为“跑酷”,受国外电影和其他媒体的影响,现在正在我国大中城市青少年中风靡,涌现了许多练习者。Parkour运动在我国没有专门的组织和管理机构,没有正式注册的协会团体,也没有专门的组织与机构推广此项运动,由于许多青少年喜爱这项运动,因此Parkour运动爱好者自发组织了Parkour俱乐部或Parkour社团,并且有自己专门的网站进行交流,吸纳新的会员,他们在公园、广场和大型建筑物的周围进行训练。
  2.“Parkour”运动的特性
  2.1西方文化特性。
  西方社会自文艺复兴起就追求人性的自由、个性的解放,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强调个人的积极主动性,着重个体的发展,认为每个人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体,还是作为具有独特心理的生命及单个的社会成员而存在,这些构成了西方社会个性化的基础。西方对个性化的追求突出表现在西方文化的自我价值观上,即意识到自我具有主观性,它丰富了个体独特的认识能力,从而把个人的爱好、意见、选择及创造力放到了一个优先的位置。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德国的存在主义,更是凸显了人的个性发展。正如此项运动的创办人David Belle所说:“我要用自己的方式创造一种运动,那就是不受物质环境条件的约束,只有我存在。”这种理念在Parkour运动的动作中充分体现。
  体育运动不仅有它外在的身体活动形式及设施、器材等物态体系,而且具有内在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行为规范等。[1]Parkour运动作为身体活动的一种形式,充分体现了西方文化特性,承载着运动参与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此项运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由奔放,随心所欲,运动参与者可以通过增加动作,提升创意,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信仰,它蕴涵着青年亚文化所倡导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当代青年人渴望活的更加刺激,能够成为瞩目的焦点,敢于引领时尚潮流,求新、求奇、求美的心态。
  2.2中西哲学融合的特性。
  Parkour运动所倡导的人生哲学:“生活就像是由障碍和挑战所组成的,要克服这个过程,如果你精通Parkour,那你的人生就会得到更多的东西。”[2]其核心理念就是充满自信心,笑对挑战。从哲学思想的角度看,Parkour运动蕴涵了两种哲学观点,一是西方哲学观点。西方哲学家们在看待事物的过程中,比较注重事物的特殊性,强调不同的事物存在不同的特点。表现在个人的行为过程中,强调以个人为本位,各人行为的个性化,注重个人的自我发展,宣扬个人英雄主义。这种强调个性化在思维上表现出对同一事物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个人发表个人不同的见解和言论,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发散式的观点,是一种“由一到多”的表现形式。在练习过程中,从动作到行进路线,每个练习者都有自己的表现形式。二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学习Parkour的传统哲学观点源自于中国传统的阴阳说,理念的创始人受到亚洲哲学影响,决定要将本身的信念,从对抗负面的力量,转换成“像水一样的流动”。根据阴阳说,Parkour运动有两种形态:流畅和利落的运动是“阴”,冲击性的运动是“阳”。练习者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通过对Parkour运动的分析,可以透视其中所体现的对于中西哲学基本精神的融合。
  2.3动作结构特性。
  每一种体育运动项目都有特定的运动技术动作组成,Parkour运动也不例外,它结合了所有人体的自然能力,比如跑、跳、攀爬、翻滚、旋转等,人体是进行这项运动的唯一工具。但是Parkour运动的技术并不局限于某些固定的动作,更具有随意性,练习者可以结合所有自由的动作提升创意,并且鼓励人们去找到属于自己的信仰,因此在Parkour运动中可以看到倒立、前后空翻、蹬壁旋转、鱼跃等具有“DIY(do-it-yoursfelf)”特性的动作。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这项运动要求面对出现在面前的障碍物,并“挑战它”,无论它是高楼、墙、铁窗、栅栏、树木、岩石、交通工具、壕沟等。在运动过程中,可以自由地使用动作,只要能够征服障碍物,面对不同的障碍物需要结合灵活性和控制性。Parkour运动的这种特性体现了人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精神,具有绿色环保、生态平衡的作用。
  2.3危险性及年龄特征。
  Parkour运动在城市的建筑物或农村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练习者要在围墙、屋顶、高楼、墙、铁窗、栅栏、树木、岩石、交通工具、壕沟等上做动作,练习环境的状况具有不确定性,在进行大难度的动作时缺乏保护,轻则磕磕碰碰,皮肉擦伤经常发生,重则具有更大的伤害,所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又极具有挑战性,因此也就决定了这项运动参与者的年龄,据法国电视台对Parkour练习者作的调查,表明大部分成员年龄都在25—35岁之间,这也符合此项运动对参与者身体条件的需要。
  
  2.4浓厚的趣味性、娱乐性。
  在练习时,通常Parkour运动者会从地图上选定两个地点,然后从一个地点出发,几乎不借助工具,仅仅靠肢体来跨越一切障碍,无论是陡坡、围墙、还是高楼大厦,奔跑、跳跃、攀登直到抵达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力所能及的动作,由于穿越的障碍物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动作,比起单纯的赛跑更能提高参与者的兴趣,并且练习者还可以体验到特种兵、武警消防、影视剧里那种飞檐走壁的感觉,使整个运动更加具有吸引力。
  3.“Parkour”运动的功能
  3.1提高人的紧急避险能力。
  Parkour运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通过锻炼能提升综合身体素质,保护自己以免受伤害。社会文明进步了,但相应地对人生命构成威胁的危险也在增加,如:交通事故、火灾、恐怖主义、抢劫绑架等,社会构筑的保护网还远远不够,安全第一的关键是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能力,Parkour运动提供给人们在面对不安全因素和暴力侵害时规避危险的一种方法。不安全因素存在较多的地方,也是Parkour运动经常的练习场所,在危险出现时,有过Parkour训练经验的人避险能力会高于普通人。所以Parkour运动大量训练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在为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某些短暂却不可避免的时候做准备。
  3.2强健身心的功能。
  现代科学技术虽然延伸、扩大、增强了人类许多能力,但也压制、干扰,甚至破坏了人类许多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机能。在这种文明社会条件下,人的许多自然功能由于强化活动的减少,致使人的许多运动能力下降,导致人体免疫系统、消化和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降低,肌肉萎缩,“文明病”在人类社会蔓延。[3]进行Parkour运动要有一定的身体素质作为保证,否则很难完成跳、攀爬、翻滚一定高度的障碍物,这就要求参与者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经常的锻炼弥补身体素质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Parkour运动参与者通过运动中的跑、跳、攀爬、翻滚、旋转等动作能够提高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而且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使运动分析器,前庭分析器得到锻炼,有利于促进锻炼者动作的协调性,提高观察、判断、反应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循环、呼吸系统的功能。
  人类文明越进步,社会竞争越激烈,给人们精神带来的压力、冲突、紧张和焦虑程度越加剧。进行Parkour运动,可以发展人类的能力,形成战胜自然的精神和意志,并且能够增加勇气,提高自信和注意力,运动参与者把Parkour描述为“移动艺术”,运动的时候,身体就像在驾驶舱的感觉一样,每越过一个障碍物的成功体验,就像克服了一个困难一样快乐,这种积极的体验能够使参与者愉悦身心,减轻心理负担,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此外,面对不同的障碍物时,参与者还要在变化环境中作出正确的判断,根据自己的能力采取相应的动作,这就培养了参与者沉着、冷静、积极、果断的意志品质。
  3.3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练得强、快、高效是Parkour运动的目标,这个过程中人的体格得到发展和提升,心理品质得到升华。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压力、冲突、危险时时存在,自然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规律在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存在,要想在社会中更好的生活,必须具备强健的身心素质。Parkour运动促使人们抛弃现代文明带来的舒适与懒惰,毅然决然地克服个人局限,挑战自我生理极限,超越自我心理极限,拥有与人类共存的能力,体验生命和生活的乐趣。
  4.结语
  Parkour是人移动技巧的提炼,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训练,要优美,要富有控制力,具备运动的高效性,同时进行自我的展现,是青年人群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为青年人展现自己的个性心理提供了一个舞台。他们通过参与Parkour运动,使身体机能得到提高,增加人际交往,学习技术、增强自信心和勇气,改善性格。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膨胀,人们健身活动空间变得狭窄,Parkour运动为新世纪人类自身的完美、健康开拓了一个新天地。让那些热爱运动、挑战和身体健康的人们、关心生态环境的人们找到了一片肥沃的土壤。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67.
  [2]中国极限运动协会网[OL].http://xgames.sport.org.cn.
  [3]编写委员会.体育与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何晓知.论定向运动的文化意蕴与发展前景[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1):32-34.
  [5]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6]潘国屏,杨伟堂.极限运动及其在我国高校的发展现状[J].山东体育科技,2006,28(4):59-61.
  [7]朱红香,于素梅.论极限运动与健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5):709-710.
  [8]张惠红.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田麦久等编写.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