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简论

2011-12-29 00:00:00王增良
考试周刊 2011年39期


  摘 要: 根据大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确立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观念,制定适应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目标,其次要确立适应素质教育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和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制定素质教育的科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终身体育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身心发展和个人的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离不开体育,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发展智力,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抓好下面几个方面。
  1.确立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观念
  过去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重体育基本知识的学习,轻体育学科能力的培养;重运动技能的掌握,轻体育健身方法的实际应用;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倡特色教育和个性教育,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端正教育观念,形成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观念。
  大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是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有效增强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专业建设人才。为此,应使学生掌握几种终身受益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及原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加强思想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根据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在教学中体现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健身,掌握基本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而且要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和运动方法,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以便更好地从事终身体育,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意志品质,提高其心理素质,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这些教学新观念,是指导我们搞好体育教学的基本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活泼,才能使体育教学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不断前进。
  2.制定适应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目标
  根据《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若干身体条件相接近的小组,各组都制定有适宜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的个体要求和教学目标尽可能地统一起来。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适宜的目标,只要努力,就能达到这个目标,达到这个目标,就是成功者。学生在学习时有了明确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就更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学习的乐趣,就会激发他们的自觉积极性,对体育教学产生更大的兴趣。如果教学目标太高,经过学生的努力不能达到,使学生的努力及所取得的成绩得不到肯定,便会使学生对教学目标失去信心,不再去努力,甚至对体育教学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注意教学目标的全面性。这样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运动技术,技能和基础体育知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竞争和习惯;开发学生智力,体验良好情感,体会运动乐趣,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完美人格。
  3.确立适应素质教育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
  根据大学教学的特点,实施素质的教学内容应强调的健身性、实用性及竞技运动与娱乐健身相结合。其特点是:(1)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身体基本活动的能力;(2)运动原理容易理解掌握;(3)能发展和提高学生健康素质,帮助学生掌握现在和将来乃至终身需要的健康知识、健身技术和技能;(4)有丰富的体育文化内涵,能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满足学生的运动兴趣;(5)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担任一般裁判工作)的内容。过去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一练习内容和方法,统一要求,使“尖子生”因运动量小而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较差学生因运动量过大而消化不了,照顾不上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提出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参考,使其择优而行,以适应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充分的运动,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需求,避免“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
  4.建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和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学校体育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二是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三是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四是要改善体育教师队伍的结构,提高学历层次,加强教师职业教育,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进行素质教育的能力。
  教师要热爱学生,学生要尊重教师。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人格地位平等,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在与教师的平等交往中展示自己的能力,给予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重视情感、意志、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建立师生之间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和谐关系,为学生创造活泼的学习氛围。如果体罚学生,就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使学生反感教师,反感体育课,更谈不上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5.制定素质教育的科学评价体系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到身体素质的训练与情感教育等,都应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和评价。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非智力水平;不仅要学会学生怎样做人,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体育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服务的自身功能。
  对于少数尖子学生,不能过多地围着他们转,也不能人为地压抑他们的体育特长与个性发展;对于少数较差的学生,要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学习成绩的评定,要侧重评价自身提高幅度和努力的程度。在制定考核标准时,教师既要统一要求,又要有不同的评价尺度,设立一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中评价的形式应强调多样性,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相结合,这样可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提高自身素质,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使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得以全面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管水法等.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六要.中国学校体育,2000-5-14.
  [2]兰自力等.落实素质教育的五个关键.中国学校体育,2000-5-16.
  [3]江仁虎.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谈.中国学校体育,2000-1-18.
  [4]陈军.用素质教育的要求评价体育课.中国学校体育,2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