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统领 德育占领 科研引领》一文,介绍了安徽泗县二中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其中这样一段话给我深深的震撼:“互动课堂就是要实现让传统课堂从厌学走向乐学,从低效走向高效。解决课堂效益问题,解放学生的主权,形成人人参与,各个精彩的新局面,彰显了新课堂的独特魅力。”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等能力。回顾优秀教育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哪一个不是关注了学生的自主,又有哪一个不是打造了课堂的互动与狂欢呢?在教育改革中,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教育实例告诉我们:互动的课堂,才是适合孩子的课堂;互动的课堂,才能成为高效的课堂。
一、解放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我们就必须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把讲解权、思考权、评价权还给学生。泗县二中以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以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说、敢问、敢做,真正实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这让我想起了在承德县逸夫学校听的杨老师讲的“Famous Zoo”一课。当时有这样一个课堂辩论的环节:你认为动物是住在动物园好呢,还是回归大自然好?为什么?请你们用英语展开辩论。这个问题,是教师根据教材课前布置给学生的。由于问题设计得新颖而又贴近生活,学生非常乐于完成这个任务。他们课下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进行了对于英语句型、单词的练习。由于准备充分,学生课上争论得非常激烈,把学到的知识运用自如,口语表达也非常流利,英语似乎成了他们的母语。辩论之后,老师又请同学们根据辩论的结果,设计自己理想的动物园,并用英文展示给大家,学生怀着极大的热情去主动参与,在快乐中学习,成了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了学习的“自主”。
二、小组合作,打造“狂欢”课堂。
合作探究能力是新课标中对学生的要求。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小组合作的习惯和方法,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首先进行小组内合作交流。学习小组内的每个成员有序地将个人自主学习过程中未解决的或拿不准的问题呈现出来,兵教兵、兵导兵、生生互动,从而达到共同解疑的目的。其次进行组际合作,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互换学习成果。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平时在教学生单词的时候,总是我领读,教了好多遍学生还是掌握不好,一些同学根本不张嘴,我提醒后也只是读几个又不读了。怎么办呢?我想,激起学生的兴趣是其中的关键。于是,我用了这样的办法:先教音标后自学,小组合作比高低。哪个组学得认真,读得好就加分,每个组的同一水平的同学进行单词朗读、背诵PK,结果纳入到优秀小组的考评中。这样一来,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我也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帮助那些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小组合作的效果过一段时间马上就显现了出来:有一个组原来什么都懒得做,经过小组合作的洗礼,现在发言是最多的,原来基础很差的一个同学,甚至能主动挑战别组同学了,尽管他有些词读得不是很准。小组合作,让每名同学都有机会收获赞赏的掌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学们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他们主动开口,觉得英语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了。我被他们你争我抢的激情感染,一种快乐感由衷地产生,禁不住和他们一起在课堂上“狂欢”。
三、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英语是语言学科,但又不是我们的母语,加之闭塞的生活环境,使农村孩子的英语学习成了老大难。如何给他们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最大的困惑。读了《中国教育报》第九期的《你拿什么留住我》和李镇西的《让课堂成为“民主”土壤》两篇文章,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使我深切地认识到,教育的希望在课堂,在课改。于是,我在课堂上做了这样大胆的尝试:让学生学什么演什么,用“角色”来激发学生的热情。比如说,学“问路”这个单元,教室就是一个大的居民区,同学边找地点边用英语表达,由于是角色扮演,学生兴致极高,谁都想下座走两圈,说两句。学“职业”单元,就让大家去表演各种职业,看谁表演得形象,由大家来猜。同时,我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英语知识写招聘广告,做记者采访等,然后带到班上来表演,每次大家都是不亦乐乎。由于学生主动参与,他必须先在课下熟悉单词,熟悉句型,练习口语,这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能力。在课堂上,虽说他们有的表达还不够完美,但却说得有声有色。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以前作文没话说,现在谁都能写几句了,英语课上,听“天书”式的“呆子”少了,英语的“小表演者”多了,课堂充满了笑声,基本做到了“人人参与,个个精彩”。我也越发感到课堂充满了生命的灵气。
不断的学习和尝试,使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课改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唯一途径。大胆的放手让我感觉我正渐渐地走进学生,成为班级的一员;更让我感觉到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估测的,他们有能力做很多事,他们懂很多我们不懂的方法和捷径。李炳亭老师说:教学就像养猪,我们是在让他们吃“饲料”。我们不但不能替他们吃,更不能跟他们抢“饲料”。说的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只要引导到位,我们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只管欣赏他们,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我坚信,只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通过不断努力实践,我们的课堂会更加精彩,素质教育的目标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