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从四个方面概括了日语中「Xさえ/まで/もP」构式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さえ」「まで」「も」的词性;「Xさえ/まで/もP」构式的语义分析;「Xさえ/まで/もP」构式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 「さえ」「まで」「も」 提示助词 意外性
「さえ、まで、も」构式是指「Xさえ/まで/もP」组配而成的句式,如:“この力士は力がある。好調なときは横綱(さえ/まで/も)投げ飛ばす。”(菊池·2003)这样的例句,「さえ」「まで」「も」在句中的作用是相同的,都表示标举极端事例的作用,也称表“意外性”的作用。
「さえ」「まで」「も」是现代日语语法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也是外国的日语学习者经常会产生误用的地方。学者们对它的研究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表“意外性”的「Xさえ/まで/もP」构式的研究不但人数众多,而且成果也比较突出。然而时至今日,很多问题仍然处于纷争状态,没有形成统一观点。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一)「さえ」「まで」「も」的词性;(二)「Xさえ/まで/もP」构式的语法、语义特征的研究;(三)「Xさえ/まで/もP」构式的语用、认知和焦点的研究等。
一、「さえ」「まで」「も」的词性
关于「さえ」「まで」「も」的词性,数十年来都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现在的许多学者一般认为「さえ」「まで」「も」是提示助词。那么,「さえ」「まで」「も」三词究竟是什么词,本文梳理了数十年的主要观点如下:
①大槻文彦(1897)认为:日语的助词可分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助词,其中「さえ」「まで」「も」属于第二类助词,即可以接名词、动词等各种词性的词语,但这一说法存在争议,后来的学者们又进行了新的分类。
②山田孝雄(1980)在《日本文法論》中,提出了“副助词”这一新的说法,而且认为「さえ」「まで」「も」都是副助词。
③时枝诚记(1950)将助词分为四类,分别为格助词、限定助词、接续助词、感动助词。在谈到同样表达“甲が勉強している”这一事实,使用以下助词时,句子会产生隐含意义。
(1)a.甲も勉強している。
b.甲は勉強している。
c.甲さえ勉強している。
d.甲まで勉強している。
时枝把具有这一作用的词归为一类,称为限定助词,即表“意外性”的「さえ」「まで」「も」都属于限定助词。
④沼田善子(1986、2000)、寺村秀夫(1991)等学者从语法、语义的共有特征进行归纳,提出了“提示助词”这一概念,并认为「さえ」「まで」「も」都有强调的作用,应归为提示助词。至今许多权威人士都把「さえ」「まで」「も」归为提示助词。
二、「Xさえ/まで/もP」构式的语义分析
一般认为“横綱(さえ/まで/も)投げ飛ばす”中的「さえ」「まで」「も」表“意外”之意,但“意外”一词是从语用角度来说,所谓的“意外性”是指现实世界发生的事件与说话者内心所想之间产生距离,从而使得说话者感到意外。如:
(2)花子はリンゴを食べたよ。(花子吃了苹果。)
(3)a.花子はリンゴさえ食べたよ。
b.花子はリンゴも食べたよ。(花子连苹果也吃。)
没有附加提示助词的例(2)只是单纯地表示“花子吃了苹果”的事实。那么,附加了提示助词「さえ」「も」会如何呢?
(3)′花子はリンゴさえ食べたよ。
→花子は、普段は食べない大嫌いなリンゴを食べた。
如(3)′中内含“花子吃了平时最不爱吃的苹果”这样的隐含意义,称为“言外意义”。说话者内心认为“花子不吃苹果”和事实上“花子吃了苹果”之间这种差异感就被称为“意外性”,从而「さえ」「まで」「も」也被系统地称为表“意外性”的提示助词。但这一说法过于笼统亦无法区分「さえ」「まで」「も」的异同,近年来许多学者进一步对「さえ」「まで」「も」的语义的异同作了细致而详尽的分析。如:
寺村秀夫(1991)就「さえ」「まで」「も」的异同作了如下论述:
Ⅰ「XもP/Pない」构式表示的是与谓语P或否定Pない结合的名词集合中,X是这一集合中最下位的一个。人们普遍的认识认为,最下位的X与P/Pない的结合表示程度之深,起到强调的作用,使人感到意外,这时「さえ」和「も」可以互换。但如果这种意外感只是说话者个人的主观感受,则不能用「も」。
Ⅱ「XまでP」构式表示强调之意,其中X是可以与P结合的所有名词中离中心最远的,即最周边的一个,或是序列中最下位的一个,这样的「まで」和「も」可以互换。
Ⅲ「XまでP」构式表示X是可以与P结合的所有名词中离中心最远的,即最周边的一个名词,与此相对,「XさえP」构式则表示X是可以与P结合的所有名词之外的名词。[1](P108-123)
沼田善子(1992)从语用的角度,运用“加合”和“预想外”的观点来论述了「さえ」和「まで」的差异。沼田认为:被强调的要素和同类的其他要素之间不仅仅表示意外性,也包括在其他要素之外再加上被强调的要素的“累加”之意。这种情况,使用「まで」更加自然,而不用「さえ」。被强调的要素如果超过了说话者的期待,即预想之外的话,使用「さえ」,如果与说话者的期待相反,则倾向于使用「まで」。[2](P11)
三、「Xさえ/まで/もP」构式的比较研究视角
日本的学者们对表示“意外性”「Xさえ/まで/もP」构式的比较研究一直都没停止过,而且从各个视角对「さえ」「まで」「も」的异同进行了研究。
寺村(1991)从肯否定的角度上,指出在否定句中倾向于使用「さえ」,而不使用「まで」。如:“お茶(さえ/*まで)用意しなかった(连茶都不倒一杯)”这样的否定句就不用「まで」。然而,茂木俊伸(1999)指出:「まで」也可以用在否定句中,如“花子までそのテストに合格しなかった”。茂木认为「さえ」有宽的作用域,而「まで」有窄的作用域。野口直彦、原田康也(1996)从“量”的角度讨论了「Xさえ/まで/もP」构式的异同,认为「Xさえ/まで/もP」构式表达的是全称数量的意义,即「Xさえ/まで/もP」构式中的X是最下位的,通过对序列上的最下位的肯定而达到一个全面肯定。中西久实子(1995)从语用角度上进行了考察,指出:如果“意外感”是不断地累加而产生的,「さえ」「まで」「も」都可以使用,但是「まで」不用于类推句,而「さえ」「も」可以。市川保子(2007)从发话.传达语气的角度,对「Xさえ/まで/もP」构式中「さえ」「まで」「も」的异同进行了比较,指出:与「まで」「も」相比,「さえ」更少用在口语中。此外,野田尚史(1995)从句子的阶层构造,定延利之(1995)从认知层面对「さえ」「まで」「も」也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
四、「さえ」「まで」「も」句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首先,表“意外性”的提示助词的定义、范围、归属的划分问题,至今也不能说都得到了彻底、圆满的解决。比如,现在很多对表“意外性”助词的研究都集中于「さえ」「まで」「も」,但是日语中还有如「でも」、「だって」这样的助词也可以表达“意外性”的语用意义。如以下用例:
(4)僕(だって/でも/も)家事や子育てをする。
(5)俺(だって/﹡でも/も)人の子だ。
(6)先生(だって/でも/も)漢字を忘れることがある。
从这点上看,日语表“意外性”的助词并没有系统化,定义也比较模糊。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似乎可以给我们一个新的视点,从说话者对事件、状况的认知过程来研究表“意外性”的助词的微妙差异。
其次,我们认为对汉语和日语的比较也是一个新的视野。日语当中表“意外性”的助词和汉语的“连”字句的比较研究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如“慌ててしまって包み紙(まで/も)食べてしまった”中的「まで」「も」不能替换成「さえ」,但是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受「さえ」与“连”的影响,经常会造出“慌ててしまって包み紙さえ食べてしまった”这样的句子。这是因为日语中表“意外性”的提示助词和汉语的“连”字句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如:
(7)彼女はその手紙を(読むどころか)開けさえしなかった。(那封信她连打都没打开。)
(8)だが、それは、その後、二日経っても、どこからも届け出はなかった。また、被害者らしい人間を知っているという者の届出もなかった。(但是,两天过去了,没有手到任何报告,并且连一个熟识被害者的人也没有出现。)
(9)それにしても、三木謙一は立派な人物だった。その人がなぜ顔まで潰されるような悲惨な殺され方をされ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のか。(三木谦一的确是一个高尚的人,但是,这样一个人怎么会遭到连面容都被毁掉的惨害呢?)
从以上用例看来,汉语的“连”字句和日语的几个提示助词对应,也就是说汉语的“连”字句和日语中「Xさえ/まで/もP」构式的对应关系也是今后考察的一个课题。
综观日语中「Xさえ/まで/もP」构式的研究,成果丰硕,但还有进一步深入的空间。近年来,随着认知解释、量范畴等新理论的引入,相信今后对「Xさえ/まで/もP」构式的研究会有更系统、更清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寺村秀夫.日本語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Ⅲ[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1991:108-123.
[2]沼田善子.日本語文法セルフマスターシリーズ5「も」「だけ」「さえ」など—とりたて—[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1992:11.
[3]金水敏,工藤真由美,沼田善子.時·否定と取り立て[M].東京:岩波書店,2000.
[4]市川保子.とりたて助詞と発話?伝達のモダリティに関する一考察[J].文藝言語研究(言語篇),2007.
[5]定延利之.心的プロセスからみた取り立て助詞モ·デモ[J].日本語の主題と取り立て,1995.
[6]茂木俊伸.とりたて詞「まで」「さえ」について[J].日本語と日本文学,1999.
[7]中西久実子.モとマデとサエ·スラ[J].日本語類義表現の文法(上),1995.
[8]野口直彦,原田康也.とりたて助詞の機能と解釈—量的解釈を中心にして—[J].日文叢書,1996.
[9]野尚史.文の階層構造からみた主題ととりたて[J].日本語の主題と取り立て,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