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是运动员的薄弱环节,而英语又是运动员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重要工具。本文以平时教学的实践积累和摸索,来探索运动员学生英语口语教学和评价的最佳模式,旨在提高运动员学生对于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效率,并客观评价运动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关键词:运动员学生教学 英语口语教学 评价模式
1.概述
自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即2007年上半年在我院三年制竞技体育专业第四学期开设英语口语与听力课以来,英语口语教学已经走过了四年。在这四年中,不仅开课的专业有所增多:在五年制竞技体育专业和五年制运动训练专业的第五学期也先后开设了该课,而且授课老师也由一开始的只有一位增加到目前的三位。在这四年教学中,随着教学素材和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我深感适合运动员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教材的匮乏,也深感有必要对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进行归纳总结与优化。
在2008—2009学年我主持了英语口语与听力的院级教改项目,项目探索在教材之外适合运动员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方法及合适的视听素材,寻找合理的口语教与学的模式,并寻找合适的口语评价模式。项目已完成,视听素材和自编教材都就绪,在此对项目研究的英语口语教学和评价模式作一下探讨。
2.教学对象特点和教学原则
教学和评价模式的设立务必须要建立在教学对象的特点之上。运动员学生学习有几大特点:第一,他们平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投入训练,学习时间不多,学习的连贯性和积极性较差。第二,他们平常的训练花去了大量的精力和体力,在课堂中很难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第三,他们由于普遍较早地离开普通学校的义务教育,文化基础不太扎实,且由于第一、二点原因,在边训练边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学习效果打折扣的现象,导致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信心丧失,学习自觉性欠足,甚至有个别学生本身就是因为学习成绩欠佳而搞竞技运动的。第四,个别运动队和运动员本身只看重竞技体育专项的训练和比赛,轻视学习,形成了不良的风气,也带坏了其他运动队的学生。从运动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态度来说,也体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第一,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相差很大;第二,对英语的兴趣和认可度分化也很大。
根据以上特点,英语口语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在进一步巩固学生英语基础之上,以简单实用口语为主,并且做到“简单知识重复学”;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适当补充相关课外知识及俚语,鼓励学生通过日常使用逐渐积累;在选材上,尽量贴近运动员的生活和训练。现对以上原则逐一陈述。
2.1在进一步巩固学生英语基础之上,以简单实用口语为主,并且做到“简单知识重复学”。运动员学生普遍英语基础比较差,要学会一定的英语,需要夯实英语基础,主要是字母、音标及简单语法等,需要在开学初的几堂课内反复操练,做到人人掌握。同时,运动员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日常使用,应该选择简单实用的英语口语教材进行教学。而且运动员的学习时间比较少,当堂知识应当堂掌握。所谓“简单知识重复学”:不仅在一堂课内要重复操练,而且要在后续的课程中反复提到,在常规的教学中应做到每次课前都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找回曾经的记忆。
2.2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在课堂中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2.2.1采用多媒体及教学卡片的活泼教学形式,全方位刺激学生的记忆。在基本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用图片、声音、图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
2.2.2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在英语口语课上,多学习和练习口语是重中之重,特别是一些场景英语,更应该多加练习。让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方法很多,例如采用场景教学和信息沟(information gap)的练习形式,也可鼓励学生以转述的形式进行强化训练。
2.2.3通过课外欣赏,引起学生对英语的喜爱及对学好英语重要性的认识。适合学生的英语课外欣赏材料有不少,如介绍著名运动员的英语原版纪录片、经典英语影片欣赏等。通过欣赏,让学生认识到其实学好英语能够为他们打开另一个世界。也可鼓励学生自己在业余时间多欣赏一些原版英文片,消除对英语的陌生感。
2.3适当补充课外知识及俚语,鼓励学生通过日常使用逐渐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运动员学生的特点,补充体育项目专业英语;也可根据口语课的性质,补充美国俚语。虽然会多花点精力,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日常的口语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4在选材上,尽量贴近运动员的生活和训练。这一点应该贯穿运动员学生教学的始终。熟悉的题材让他们觉得亲切,不易产生畏难情绪,也便于今后的应用。同时运动题材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我们的学院特色。
3.教学和考查模式设计
根据以上原则,设计教学模式如下:
教学模式分为课堂学习和课外练习两大块。课堂学习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采用教师讲授、多媒体辅助、学生练习的方式;课外练习是知识巩固的过程,采用口头练习和观摩的方式。教授的内容主要包括音标和日常用语两大块。音标的学习分为3个步骤:教师导读、学生单项练习、学生综合练习,用5个课时左右,帮助学生了解音标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元音、辅音的发音,难点在读清多音节的音标。日常用语的学习分为5个步骤:第一,教师介绍主题相关的背景与礼仪,导入主题;第二,相关句型导入及学习,让学生反复朗读关键语句,争取记住;第三,教材对话学习,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及多媒体的方式;第四,让学生朗读并熟悉教材对话;第五,教师为学生设定具体场景,让学生自由练习后在课堂上表演,可从易到难,先参照课本的对话,再由学生根据情境替换自己的句子,灵活运用口语。日常用语学习共30个课时左右,分为10个日常情境对话的专题,包括问候与介绍、问路、表达感情、打电话、邀约与预定、在饭店、在商店、体育英语、旅行、简单商务英语。课外练习主要是要求学生在课外使用学会的句型进行对话练习,并在下一次课前进行抽查,表现优秀的可进行适当的奖励。课堂学习和课外练习相结合,督促学生扎实掌握好循序渐进教授的知识。当然对于运动员学生而言,难以全面掌握所有课堂教授的内容。通过本课程,他们即使能够多记住几句话,而不是单纯地应付考试,也让任课教师感到欣慰。
对于评价模式,前几轮教学一直采用“总评成绩=60%的卷面成绩+40%的平时成绩”计算。其中卷面成绩由口试+闭卷笔试的方式产生,口试和笔试成绩各占50%;平时成绩根据到课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打分。口试主要考查音标和简单英语会话,笔试主要考查相对复杂的日常英语口语。这样的考查模式难度不是太大,比较适合运动员学生的水平,也基本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考虑今后也沿用这样的评价模式。为了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也可设置奖惩分,对课堂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加分鼓励,表现欠佳的学生口头鼓励为主,必要时进行适当扣分。
4.教学和考查模式使用效果
本学年基本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对象为05五竞1、2班的学生和宁波教学点、象山校区的三竞学生。教学过程大致比较顺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第一,一些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英语基础扎实,非常愿意学,能掌握大多数知识点,进一步提高英语,形成良性循环;而一些学生由于训练比赛等原因,学习脱节较多,基础不好,又不愿花力气再学,英语得不到提高,形成恶性循环。这种两极分化现象普遍存在,在一些班里特别突出。第二,大部分学生能配合教师,特别是个别已经参加工作的宁波教学点的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到口语的重要性,学得很认真,但是仍有少数学生抱着为了考试的心态学习,学得比较勉强。这种心态在短期内恐怕也难以改变。
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学习态度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存在于一个班,因此其存在应该说同整个学风是有关系的。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含义,学生有兴趣就会主动去学。对于这些问题,作为一个讲课老师能做的,是对学生多鼓励,同学生多沟通,多找些学生感兴趣或者容易接受的话题来设计教学,多采用比较灵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兴趣;必要时也做好课堂管理,防止不良学风的蔓延。
对于评价模式,这几年采用的口试+闭卷笔试的方式较为合理,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水平和学习态度,一直会沿用。同时考试的题目也是在不断地优化,慢慢形成题库,朝着比较标准化的方向努力。
5.结语
英语口语本身是比较实用的一门课程,但运动员学生往往由于缺乏英语环境和压力,以及英语基础的薄弱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会选择偷懒和逃避。运动员学生是比较特殊的教学对象,因此在教学时也要“顺势而为”。教学始终应贯穿从多方面入手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要引导认真学习的风气,并对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考评,惩懒扬勤。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摸索与改进。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探索,我院的运动员学生英语口语教学也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6.
[2]孙鸣.英语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04.
[3]黄明.专业运动员英语口语教学措施[J].上海: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
[4]夏纪梅,冯芃芃.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与行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