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和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2011-12-29 00:00:00李瑞云
考试周刊 2011年39期


  没有素材就无法写出质量上乘的文章,也无法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叶圣陶说:“小学生今天作一篇文,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作文教学法实践证明:学生缺乏材料积累,是学生怕作文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一、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作文要有内容,必须有写作材料,而这些写作材料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自我们周围的事物。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在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都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作为观察者应该对这些事、这些人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这些人的思想状况,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这样在你心中新鲜的事、生动活泼的人就多起来了,写出的内容才会生动活泼。
  二、在阅读中提高写作水平
  读(包括课堂与课外的阅读)可以掌握词汇、章法,收集写作材料。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
  1?郾要抓住文与题、人与事、情与理的关系,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使之作文时善于思,有言欲发。如教《古井》一文,让学生深刻理解作者面对故乡一口十分平常而不为人注意的古井,有其独到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郾要叫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学生记下好词好句,在他们写作时,为他们所用。
  3?郾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对课本材料的正确认识,对课文的中心、写作特点、词汇等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并引导他们记忆有用的东西。如《古井》一文,作者对古井品格赞赏,中心正是“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引导学生学习古井的高尚品格。
  三、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周围的事物
  1?郾要按一定的顺序。写起来要有一定的顺序,否则,写出的文章就会杂乱无章。顺序观察:首先是按空间转换的顺序,从远到近,从上到下,取一个观察点观察,有时也可变化立足点。如观察景物时的瞻仰、俯视、远望、近看都不同。其次是按内容变换顺序,如从整体到局部,从景物到人物,从主要到次要,从人物到环境、从整体到部分等。再次是按时间事情发展顺序来观察事物。如指导学生观察教室的摆设情况,写静态片断,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看,按方位顺序,把教室的摆设和布置一件一件说清楚。又如在指导学生写一种植物的教学中,我先在讲台上放一盆花,问学生:“这盆花给你总的印象?”让学生从整体入手。当学生回答:“很美丽!”时,我又问:“美在哪里呢?这就要认真观察每一部分,你想按什么顺序观察呢?”让学生思考后分组上台观察,然后指名说出。要求先说出自己的观察顺序,再描述观察到的“美”。经过这样的指导,大部分学生写的文章都有条理了。个别不会的再个别指导,直到学会为止。
  2?郾要抓住事物特点。每件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静态片断描写要抓住事物特征,运用数字,写出静物的形状、颜色等,只要注意发挥联想和想象,就能把事物写得具体生动。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时,努力发现那与众不同的一点。为了让学生抓住特点进行重点观察,我认为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也就是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或者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况下进行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和变化,从而抓住其特点。例如写一个人的肖像时学生总喜欢用“炯炯有神的眼睛”、“苹果似的脸蛋”、“一笑就有酒窝”等把有的人都美化,造成“千人一面”。针对这一现象,我让学生描写本班同学的外貌。我先请个头一样高、性格差不多的两位同学站在黑板前,再请一位学生给他们“画像”。结果把两个学生的外貌描写得差不多,分不出是男是女。其他学生都笑了。我说:“先别笑,可能请你们说也是一样。现在我们把两位同学的五官进行对比,看看异同再说,好吗?”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再进行认真观察、描述。这次基本上抓住了不同人物的特点。
  3?郾要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是写文章是否形象生动的保证。联想可以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方面想起;可以从空间和时间方面接近联想而想起;可以从相反的事物想起;还可以因果关系联想。观察中一般采用再造想象,即依照语言的描述或要据图样、模型、符号等的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后要通过想象,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外貌写具体。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综合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方法,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一片菊花前,指着菊花问:“那一美丽的菊花像什么?”学生回答说:“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这时一阵风吹过,我又问:“这时菊花像在什么?”像在跳舞。”“你听到了什么?”“你有何感想?”等等,学生边看边想,这次练习中出现了许多优美的句子。
  总之,只要引导学生有做有心人,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作文与正确观察事物,并在过程中抓住事物特点并进行合理的想像,写出的文章就会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