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象征意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2011-12-29 00:00:00何继玲
考试周刊 2011年39期


  摘 要: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的一部自传性小说。小说中的几个特殊意象是诸多评论家所研究的对象,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理解这些意象,发现小说作者运用这些意象反映并表达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处境和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
  关键词: 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象征意象 女性主义解读
  
  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一部优秀的女性主义代表作。她在这部小说中,从女权主义文学的创作视角出发,充分描述和展现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深受性别和社会双重压迫的政治及生活状况,以女主人公麦琪由一味服从到觉醒、由反抗到独立、由自主到获得哥哥的理解,从而争取到了与男子平等的社会地位为主要线索,突出体现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对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整自我及自由完美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为了凸显这一主题,艾略特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寓意深刻、极具女性文学色彩的象征意象,使整部小说熠熠闪光,散发出奇丽的色彩和发人深省的哲理,突出体现了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和主张。本文试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角度出发,观照小说中出现的的象征意象所包含的丰富意蕴,以求全面解读和深入理解《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这部引人入胜的小说的主题与思想内涵。《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象征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落水妇人的象征
  儿时的麦琪喜欢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有一次她对爸爸的朋友瑞里先生讲起了她正在看的丹尼尔·狄福写的《魔鬼的历史》里的一幅图画,图画是这样的:有一个妇人在水里挣扎,原因是那个妇人被怀疑是巫婆,所以大家觉得要找个方法去证实一下,有人提议把她扔到水里,如果那妇人在水里被溺死,就是普通妇人;如果不被溺死,就是巫婆。这看似一个小故事,但是却是乔治·艾略特对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射。因为在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女性以家庭为重,女性的社会活动范围就是客厅和厨房,她们墨守陈规,在家里相夫教子,这样的妇女在当时世人看来是优雅的“家庭天使”。与之相反,如果一个妇人有某种技能,就被认为与社会格格不入,是“巫婆”式的人物。落水妇人象征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在当时社会里的挣扎状态。作者借落水妇人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维多利亚时代父权社会对女性压迫的不满。小说里麦琪父亲的朋友瑞里先生就认为《魔鬼的历史》“给小女孩子看可不大合适”,进一步表明当时父权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和约束。
  二、吉普赛人帐篷和红苑的象征
  麦琪因为肤色黝黑,和家族里的其他人不同而遭到姨母甚至母亲的排斥和斥责,但是麦琪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她勇敢地接受了自己的肤色和大家的非议,并且认为自己原本就是个自由的吉卜赛人,她还幻想过吉卜赛人会因为自己有学问而喜欢上她。她自小就有这种自由平等的思想,这使得她对一切事物充满了热爱,但是,有一次因为和哥哥闹了矛盾,她独自一人逃走了。在夜里,那么小的一个小女孩竟然独自跑到了吉卜赛人的帐篷里,不能不说麦琪为争取自由平等可以做到这么勇敢.她渴望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这也是她女性意识觉醒的体现。弗吉尼亚·伍尔夫曾经在她的读书笔记里写道:到那时,她们(女性作家)将拥有长期以来一直所被剥夺的东西——闲暇,一小笔钱和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伍尔夫以此表达了女性对独立空间的向往。麦琪向往的吉普赛人式的生活和吉普赛人帐篷不能不说是对自我空间向往的一种体现。吉普赛人的帐篷象征了麦琪所追求的自我空间。
  随着年龄的增大,麦琪到了追求自己幸福的时刻,但是不幸的是她爱上了仇家的儿子菲利普,麦琪为此在内心里挣扎着、痛苦着,加上自己家庭的变故,她经常独自一人到家附近的红苑里读书,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又一段属于自己的恬静时光,但是,不多久,一个入侵者打破了麦琪平静的生活,深爱她的菲利普找到了红苑,找到了麦琪,从此以后他们便在红苑里幽会密谈。在红苑里,麦琪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平静,她在红苑里是无拘无束的,避免了社会的褒贬诟病,不用去理解那些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她可以尽心地享受自然的四季变换。自然是包容而纯净的,麦琪在大自然的庇护下得到了心灵的安慰。“尤其是在夏天,坐在长着青草的洼地里,枝叶茂密的梣树从她头顶上方的悬崖斜垂下来,洒下一片浓荫。她静听着小虫子的叫声……她非常喜欢随意游荡”。所以,和吉普赛人的帐篷一样,红苑也是麦琪所独有的私密空间,表达了她对自由的向往。
  三、洪水的象征
  在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结尾,一场洪水突然到来,大有势不可挡之势,“她(麦琪)被冲到洪水的上面来了——这是她父亲以前常常讲的上帝的可怕惩罚——也是她幼年做梦梦到的”。小说里洪水这一意象与《圣经》中诺亚方舟所遭遇到的洪水的形象非常相似。在《圣经》里,诺亚驾着方舟在超过山高的洪水上面漂来荡去,一时间掌控不住方向,但是有惊无险,诺亚和方舟最终逃过劫难。而《磨坊》里的麦琪却没有这么幸运。她驾着小船逆流而上,决心去救母亲和哥哥汤姆,尽管她最后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回到了磨坊,但是谁料最后却与哥哥一起被淹没在洪水里。
  在神话原型批评中,“洪水”的意象常常象征着死亡和重生,代表着一次洗礼,《圣经》中的“洪水”象征了人类的死亡和重生。洪水在毁灭人类的同时也洗刷了人类身上的罪恶,相当于为人类实施了一次彻底的洗礼,从而使人类获得了重生,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
  与之相反,《弗洛斯河上的磨坊》里的洪水是如此之大,麦琪的反抗力量在巨大的洪水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最终她被洪水所淹没。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磨坊》里的洪水象征着维多利亚时代男权社会对女性沉重的压迫,而麦琪之死象征着个体女性对男权社会反抗的失败;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一点是洪水还象征着重生,尽管麦琪被洪水所淹没,但是兄妹二人在洪水中达成了谅解,这不能不说是女性为争取和男性平起平坐的抗争成功的第一步。
  四、结语
  通过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里的象征意象进行女性主义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小说作者乔治·艾略特对维多利亚时代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的不满和抗议,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女性自由解放的追求和向往,这有助于读者理解乔治·艾略特在这部小说里的女性主义主张。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不断受到社会和世俗的压力,她们的身心都备受桎梏和摧残,只有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并敢于作斗争,敢于为自己在男权社会争得一席之地,才是广大妇女的明智选择,这种选择有利于妇女自身的发展,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英]乔治·爱略特著.祝庆英,郑淑贞,方乐颜译.弗洛斯河上的磨坊[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7.
  [2]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3]王冬梅. 《紫色》象征意义的女性主义解读[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4,(1).
  [4][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刘文荣译.伍尔夫读书随笔[M].文汇出版社,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