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解决选择题的几种常用方法

2011-12-29 00:00:00高玉梅
考试周刊 2011年39期


  摘 要: 物理选择题的特点是考查知识多,且简明、综合,它对考查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辨别是非、区别真伪,具有取材的广泛性、形式的迷惑性、考查内容的多样性。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选择题的教学。作者介绍了选择题的几种解题方法。
  关键词: 物理教学 选择题 解题方法
  
  我们平时在做选择题时,选择题一般有四个选项,它的特点是不要求有什么解题步骤,关键是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把正确的答案找出。解题有多种方法。如果能找到一种合理简捷的方法,不仅能够很快地找到答案,而且能够提高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具体探讨几种解题方法的应用。
  一、找特殊点法
  例1.两个质量均为M的星体,其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为AB,O为两星体连线的中点,如下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O沿OA方向运动则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A.一直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
  C. 一直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分析:如果运用物理原理结合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这道习题,运算过程复杂且不易准确找到答案。
  如果我们找两个特殊点O和A,物体在O点受到两个星体的万有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外力为0。因为在很远时合力也为零(因为距离无穷大万有引力为零),故在A点处物体的合外力也趋于0,而在其他位置不是零,所以先大后小。
  在平时做题时,需要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问题还很多,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运用这种方法处理的习题。
  例2.有一宇航员从月球回到地球过程中,宇航员受到月球和地球的万有引力的变化情况是()。
  A.一直增大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同样运用特殊点法,可以很容易找到答案。在月球和地球之间有一个点,月球给宇航员的万有引力的大小和地球给他的万有引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宇航员受到的合外力为0。所以宇航员从月球回到地球的过程中,他受到的合外力应先减小后增大。故答案为D。
  二、整体法
  整体法的含义:所谓整体法就是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和全过程的受力情况,从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从而避开了中间环节的繁琐推算,能够灵巧地解决问题。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特别是当题干所要分析和求解的物理量不涉及系统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用整体法。
  例3.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下图所示,现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图中的()。
  分析:本题考查应用物体的平衡条件处理连接体平衡问题,可用整体法进行分析。
  将a、b两球及两球间的绳看作一个物体系统,以这个系统为研究对象,因为作用在a、b上的恒力等大反向,其合外力平衡。而a、b受的重力竖直向下,要保持平衡,故a到悬点的细绳的力必然沿竖直方向向上,故选A。
  三、赋值法
  例4.甲、乙两同学同时从A地到B地,甲在全程的时间内一半时间跑,一半时间走;而乙在全程内一半路程跑,一半路程走,若他们跑和走的速度分别对应相同,则()。
  A.甲先到B地 B.乙先到
  C.他们同时到B地 D.无法确定
  分析:如果按常规的方法,先分别计算出甲乙两质点从A地到B地的平均速度,再用数学方法分析它们所用时间长短,这样运算的过程比较麻烦,且不易准确地找到答案。
  如果我们采用赋值法,再做这道题就比较简单了,A、B两地相距s=400米,跑的速度v=8米/秒,走的速度v=2米/秒。设甲用时间t,乙用时间t,由题义可知:
  甲同学:s=(t/2)v+(t/2)v,
  解得t=80秒,
  乙同学:t=(s/2)/v+(s/2)/v,
  解得t=125秒,
  显然t<t,故答案选取A项。
  四、排除法
  选择题的正确答案一定包含在题目所给的备选选项之中,根据选择题的这一特点,通过对题述物理过程、物理条件和备选选项形式的分析,将不合题意的选项逐一排除,最终选出正确答案的方法,叫做筛选排除法。
  例5.A、B两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并以该方向为正方向,m=1kg,m=2kg,v=6m/s,v=2m/s,以后A追上B发生碰撞,则撞后A、B两物体速度的可能值为()。
  A.2m/s,2.5m/sB.2m/s,4m/s
  C.-4m/s,7m/s D.1.5m/s,4.5m/s
  解析:因为A、D选项不符合动量守恒,可排除A、D,又因为碰撞中,A、B两物体总动能不能增加,所以C选项可排除在外。正确答案应为B。
  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方法外,像图像法、对称法、等效法、隔离法、微元法等也都是物理解题中经常用到的,在这里不再一一例举。只有充分了解这些方法,结合相关习题进行针对训练,才能大大拓宽视野,活跃思维,提高能力,同时,善于比较,勤于归纳总结,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最简捷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高中物理教材和大纲.
  [2]物理教学法.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