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应该如何进行中考英语总复习?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最为理想的成绩?针对这一问题,多年来,教师们一直都在研究、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文是我校全体英语教师在多年的中考总复习中获得的经验、体会,和大家共同交流,希望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一、树立信心,确定目标
信心是成功的基础。一个人做任何事情没有信心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在总复习开始之前,课任老师有必要给学生进行一次中考复习总动员,把复习计划、预期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认识,增强自信心,这样,在总复习过程中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在这一阶段,教师还必须做的一件事情是按平时的成绩分类为学生确立复习目标,当然,这一目标不应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应该是通过努力、大都可以实现的。
二、以“大纲”和“中考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中心
教师必须重视对教学大纲的学习,让学生记住大纲所规定的单词、短语、句型,弄懂要求掌握的各项内容。现行教材是一套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新型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系列配套、设计新颖,从语音到词汇,从句型到语法,从结构到功能,从语段到语篇,从语言到文化,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复习中,教师要按语言体系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概括,使知识更系统化,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同时要重视语言实践、语言交际功能的复习。
1.要紧扣教学大纲进行复习。《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把初中英语教学分成两级,中考英语复习按第二级要求复习。认真按照市中考英语学科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制定详实的复习工作计划。
2.不仅要注意复习语言知识,而且要注意语言的交际功能。在复习阶段仍然要重视听说训练,注意语言的实际运用。
3.注意加强阅读训练,增阅读量。阅读能力提高以后,不少语法和词汇题凭语感就能猜出。
4.注意概括和总结课本所学的内容。中考复习的时间短,不可能像上新课一样,逐课慢慢复习。可以采用语言知识的办法复习,小结初中阶段所学的内容,为中考做好准备。
为此,我们可以把中考复习分为三轮进行。
第一轮:紧扣课本“课课过关”,夯实基础,通过单元知识要点指导及语言训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全面理解,更扎实地掌握每单元的重点、难点,巩固双基,扩展解题思路,提高“四会”能力。教师把单元的重点、难点编成复习提纲,在课堂上用十分钟讲解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或通过提问要求学生作出解答,使学生在课堂上速记所学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在二十分钟之内独立完成配套练习。最后用十分钟来讲评和总结,落实好每节课所讲的内容。
第二轮:专项复习,“点点过关”,深化基础,分别通过词性、时态、语态、句型等辅导,引导学生将分散零乱的知识内容集中起来,形成系统体系,进一步加强对规律方法的掌握运用,发挥学生的综合潜能。
第三轮:“练习巩固,提高能力,通过专项技能辅导,提高学生的题解题能力,使学生掌握答题技巧;通过模拟测试,对学生的复习体系进行查漏补缺,并且调整好学生的状态,这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应试技能的提高。
三、复习方法
1.循序渐进
按“复习金字塔”认真制定复习计划,仔细规划各年级段、各册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要照顾中等学生,又要培养尖子生。使学生从“题海”中真正解放出来,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阶段侧重
在复习中,重点放在按教材内容复习上,其时间安排是总复习的一半。这有助于按教材内容顺序,抓纲靠本,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一个一个项目地打歼灭战,一个一个步骤地循序渐进,打好基础,使学生从零散知识学习自然过渡到知识的系统归纳上,使基础知识更加条理化,进一步培养英语运用能力。基础知识夯实后开展单项训练,培养能力,接着再进行综合训练,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提高解题技巧,把所学知识落实到“用”字上,这同时也是查漏补缺的过程。最后的模拟训练,是实战演习的自我检查,是应考必要的准备。
3.精讲精练
“精讲精练”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每一个阶段的重点、难点,每次精讲一两个语音、语法项目,一部分课本内容,系统归纳,“画龙点睛”,点到为止。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精心设计的习题,教师精心批阅,发现问题,及时补差。
4.五会并举
在复习中,翻译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应该大大加强。近年来,由于听、说、读、写“四会”的提出,许多教师对“译”忽视或漠视了。其实,翻译作为中英对比的手段,可以使学生发现两者的本质区别,尤其是复习阶段,翻译更是一条捷径。在复习时运用翻译手段可以使多种语言现象和多个语言点聚合在一个或几个句子中,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纵横对比,加深印象,方便记忆。而且,在考试中,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写作是需要一定的“译”的能力才能有效完成的。因此,在复习中应听、说、读、写、译“五会”并举。
三、专项复习,突出重点
通过第一轮的课本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那么,在第二轮的专项复习中,教师应系统地进行词法、语法专项复习和训练,讲练结合,使学生对词法、语法有更清晰的认识,并能更牢固地掌握、更准确地运用。在这一阶段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突出重点并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也就是说,既要有知识点,又要有综合面,做到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并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教师总结讲解(教师采用启发式做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讲解)为辅,学生自己复习为主。所复习的内容主要有词类(重点讲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短语、动词时态、从句、语态等,对学生已掌握的内容要少讲或不讲,对学生不够熟练的或多次犯错的要重点讲、反复讲。如在复习“动词时态”时,《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只需掌握运用五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但学生对于这五种时态所包含的时间的理解不是很清楚,因而导致表示时间的词、短语或有关副词混淆使用,错误百出。针对这种情况,应找出五种时态各自的特点、结构特征及不同点,然后搜集编写代表性强的专项练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强化提高。我的做法如下。
1.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读错题,小组之间互问互讲,掌握出错原因。
2.重点进行词性和动词时态的复习,其他的语法穿插其中。
3.每复习完一部分,要依据知识的考点考向编写质量高的专项训练题(含中考题型)进行阶段性测试,逐点突破。
4.鼓励学生做纠错本、重点本,常看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