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的见解

2011-12-29 00:00:00王维军万品刚
考试周刊 2011年39期


  摘 要: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既测试学生基本英语知识,也着重测试英语语言技能,更注重测试与日常生活及涉外业务有关的内容,是衡量学生是否具备英语基本知识技能的尺度。是否拥有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证书也是学生求职工作的一项重要砝码。本文阐述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语言技能 考试通过率
  
  一、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作为教育部第一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于2000年就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与此同时,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于1998年经高教司批准向部分省、市、自治区推荐试行,2000年正式实施。这份文件的内容与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出现不仅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而且充分体现了大学外语改革方向的崭新的教学理念,得到教育部有关领导、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师生的充分肯定。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简称PRETCO)是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设计、供高职高专院校和成人高专院校学生自愿参加的标准化考试。本门考试主要考核考生实际应用英语进行日常和业务涉外交际的能力,旨在促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向培养高等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方向进行改革;同时为用人单位提供对高职高专毕业生英语水平的评价标准,以提高其进入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发展至今,此项考试己为20余省、市、自治区采用,并逐渐为人才市场所认可。
  因此,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就应以《基本要求》作为指导,把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改革的目的不断推向发展。加大对学生英语基本知识和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注重日常生活英语和涉外活动英语知识的讲解,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考试的通过率。
  二、试卷题型分析及学生考试存在的问题
  由于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属于3B层次,生源总体水平相对较弱。我对炎黄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X班(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入学成绩(高考成绩)进行了统计汇总(见表1),结果发现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总体比较薄弱。同时,具体的成绩差异性比较大。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50分左右(最高分69分,最低分19分)。这无疑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却“吃不了”。加之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太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考试中问题较多。
  同时,根据江苏省某高职院校2009年12月江苏省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阅卷记录单(B级)(见表2)显示:
  1.从总体来分析
  该校考生基数大,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中下水平学生所占比率大,而且优秀率较低,总体通过率仅为36.79%,远远低于全省的通过率。
  2.从题段来分析
  (1)听力理解:卷面总分15分,测试时间为15分钟,题型多为选择、填空题。平均得分率9.82分,与省平均分值相差2.23分。
  (2)词汇用法和语法结构:本部分卷面分值15分,时间分配为15分钟。平均得分7分,与省平均值相差2.25分。
  (3)阅读理解:卷面分值35分,时间分配40分钟。相差分值为3.06分。
  (4)翻译:卷面分值20分,时间分配25分钟。低于省平均分3.21分。
  (5)写作:卷面分值15分,时间分配25分钟。与省平均分值1.64分。
  由此可见,对于英语基础相薄弱的学生,在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中,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的英语语言技能都不能或者说无法达到标准。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及应试指导时,要谨遵《基本要求》中对于词汇、语法结构、阅读技能、翻译技能和写作技能的规定,要加大对这五种技能的培养和学习,从而直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
  三、解决的方法策略
  1.听力理解:由于听力主要测试学生理解问题并作出恰当回答的能力、理解简单对话的能力和听写简单词语的能力。而且,听力的材料大多以日常交际(相互介绍、问候、感谢、道别、指路、谈论天气等)和简单的业务交际(安排日程与活动、宴请与欢送、游览、就医、面试、业务介绍等简单的商务活动)为题材。内容相对十分简单,而且录音播放两至三遍。因此,对于听力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余就应让学生自己组织辅助于老师的集体组织强加练习,练习的内容要涵盖日常交流交际的各个方面,对于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特殊词汇、特殊问句(关于问路、询问、时间、观点等)要熟记于心,而且要对这些问句与应选答案之间形成条件反应,快速而准确地选定答案,为之后的题目留下充分的时间。短文填空,因为学生有三次机会。在训练时,要让学生养成把握段落整体大意的习惯,然后熟悉短文的时态及所需填的词的词性,名词一定要注意单复数概念。通过课堂讲解与课外训练、平时测试统计,学生的听力得分大多在12分左右,最高可得14分。
  2.词汇与语法结构:对于词汇与语法结构的训练,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使学生熟记《基本要求》中常用动词的基本搭配,其后是跟动名词还是动词不定式等。其次,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同根词和词形转化知识的培养,不仅要记住动词形式拼写及含义,而且要记住其对应名词、形容词、副词的拼写及意思。最后,应加强对学生基本语法知识的讲解。因为在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中,涵盖的语法项目较多,从基本的名次单复数变化、动词词义考查到情态动词及虚拟语气的考查。虽然涉及的语法范围广泛,但大多都考查最基本、最简单的用法。比如,名词与形容词的转化(09年6月填空题第32、34题;08年12月填空题第27、32题),基本动词短语词义考查(09年6月选择题第19、21题;08年12月选择题第18、24题),以及虚拟语气的基本用法(04年6月填空题第33题,05年1月填空题第28题)。因此,词汇与语法结构部分,只要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是有望取得高分的。
  3.阅读理解:阅读理解分为多项选择、填空、匹配和简答四种题型。虽然阅读材料内容相当广泛,涉及科普、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但是文章的结构简单清晰,有个别超出学生范围的词汇。因此,在训练学生做阅读理解时,首先应让学生迅速浏览全文,理解语篇和段落的主旨和大意,了解作者的目的、态度和观点。然后带着问题到文章中寻找答案,很多细节题一般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到。至于个别推理和判断题,学生可以细读原文,采用仔细推理和排除法来解决。这类题目相对较少,学生也可采用猜测法。
  4.翻译:英译汉部分测试考生将英语句子和段落译成较为通顺的汉语的能力,句子为一般性或应用性文字。段落则为应用性文字。句子部分的题型为多项选择,段落部分的题型为翻译。该部分占分值为20%,本题得分相对容易,学生一定要留出充足时间做好此题。对于多项选择翻译题,大多考查学生对语法结构的掌握。比如强调句、并列结构和倒装句等。因此这类题,学生一定要紧扣题目要点,寻找考查点。四个选项中必有不同之处,找出选项中翻译有差异的地方,细细判断寻找最佳答案。对于小应用文翻译题,涉及的文章广泛,有科普知识介绍、商贸订单、招聘广告等。这类题的关键在于学生要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汉语正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同时也要注意英汉表达手段的重大差别。比如:A.英语习惯用被动语态,而汉语习惯用主动语态。汉语句子时常没有主语,而英语句子除了特别情况(如祈使句、感叹句)以外,不能没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时,一定要把握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表达习惯,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例如:Something must be done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from further pollution.(必须采取措施,使我们的环境免受进一步污染。)B.英语习惯用从句(长句),而汉语习惯用单句(短句)。在考试中要善于运用分译法,用汉语的短句来表达英语长句的内容。C.在表达时间、空间时,英语习惯先小后大,汉语则往往相反。
  5.写作: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课程基本要求中对写作部分作了明确规定,学生能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写出简单的短文,能用英语填写表格,套写简单的私人信函、便函、通知、简历,编写名片、贺卡,以及书写简单的个人简历等,词句基本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格式基本恰当,表达清楚。由此可见,能力考试中写作要求简单,字数要求也低(不少于60字即可),学生应将写作的格式放在首要位置,表达尽量使用简单句,如有能力也可使用从句及复杂句型。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与训练中,教师应加强学生对写作格式的掌握,可为学生罗列基本常见的写作模式,以便学生强化记忆和平时专项练习的参考。
  采用以上应试方法,通过一年多的教学与训练,师生共同努力,X班的学生参加了2010年上半年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成绩分析如下。
  四、结论
  总之,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不仅要以课程要求标准为指导,更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起点,采用多方面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考试通过率。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10.
  [2]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历年真题及详解.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