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电视谈话类节目正逐渐成为与受众深入沟通的重要样态,并深刻地影响着受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谈话类节目这种通过开辟人际交流空间、吸引和调动受众参与其中的新形式,无疑对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与参与者,尤其是与节目邀请的嘉宾是一种近距离的面对面接触,节目能否取得成功,主持人是关键。主持人不仅要担当整个谈话现场的组织者,又要倾听谈话方的讲述,做话题的引导者和控制者,在体现节目的风格与个性的同时,突出节目的核心和灵魂。
而在现实中,有些主持人在主持这类互动性很强的节目时,忽视了作为节目要素的重要一方——访谈对象的诉求和表达,只局限于编导设置准备的题目照本宣科、被动主持,将谈话节目所具有的访谈特质,演绎成为选题、文案等方面的简单复制,电视谈话节目所具有的交流、碰撞、和谐和幽默等传播效果没有得到完整的体现。所以说,真正的访谈是需要主持人对嘉宾的回答做出反应,需要交流思想,在语言的碰撞中激发灵感,并根据内容的不可预测性进行相应的发挥,创造出一个真正有质量的谈话场,使节目锦上添花。
那么,作为以其为主导地位的一种艺术形式,主持人如何才能真正主持好谈话类节目呢?
拓展与嘉宾心灵沟通的空间
谈话节目一般来说都有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作为主线,由当事人通过诉说,主持人的穿针引线,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在当今社会,不少受众由于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心充斥着惶惑与焦虑。而电视媒体作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为人们扩大视野和话语空间以及交流与沟通,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平台,不少受众正是通过电视谈话节目这一形式,与故事中主人公的命运产生共鸣,进而获得情感的支撑,增强了自己的生活信心和生命活力。
所以,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在节目播出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做好与嘉宾和现场观众的心灵沟通,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真诚地用心去倾听和交流,在一种平等、友善的氛围中投入亲切、关注的情感,直至全身心地融入到讲述者的情感世界中,而不只是满足于节目形式的表面需要,煞有介事地应答,才能与嘉宾产生共鸣和交流。一个合格的谈话节目主持人,不仅要有爱心、耐心、同情心,还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通过对人生的感悟,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思维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与他人沟通、让他人敞开心扉的境界。
打开富有魅力的语言空间
谈话节目是以语言表述为主要形式的,综观现有的电视节目,没有任何一种能像谈话节目那样,给主持人一个如此广阔的发挥空间,主持人一定要善用这种形式。
作为主持人,语言的功用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它是增强沟通和交流效果的重要手段,语言的使用得当,会对节目的成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而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应以亲切随和、朴实无华为主,并且要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很多有经验的节目主持人在谈到这个问题时都一致认为,谈话本来是人们进行的最自然、最基本的活动,而重要的是,如何让语言充满机智和幽默才是人生的一大乐趣。所以,一个说话水平很高的主持人,语言应当是内容丰富多彩的、深入人心的、很有吸引力的,他的语言修辞行为和话语的现实效果,正是衡量其语言表达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也是考察其内在素质的一个条件。
一般来讲,访谈节目之前都有个采访提纲,但是谈话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亮点”,这就有赖于主持人边听边思考,能抓住对方回答中有价值的地方及时补充或提问。就拿笔者主持的本台一档医疗类直播节目《健康门》为例,在一次主持介绍“防治股骨头坏死”的节目中,当专家说到诸多因素可能引发此病时,笔者忽然想起自己曾和一位军队骨科专家交谈时,听他说过,在2003年那场来势凶猛的SARS期间,为了尽快控制病情,医院为患者使用了大量的激素。虽然病情得以稳定、最终痊愈,但之后很多人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股骨头坏死,至此,人们才了解到激素也是导致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杀手,在今后的使用中避免了这个问题。笔者适时地把这一信息在节目中“点”了出来,既丰富了这次节目的话题,又使观众了解到了更多的信息。
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笔者也根据内容,把自己的亲身体验融入其中,来引起观众的注意。记得一次主持访谈节目,是谈过敏性鼻炎的防治知识,专家提到由于人们对于相关知识的缺乏,错把过敏性鼻炎当做感冒来对待,擅自服用感冒药,结果延误了治疗时机。而笔者本人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较长时间的鼻塞鼻痒,笔者一直以为是感冒,也当感冒来治,直到一次做节目时,专家的一句提醒才让笔者如梦初醒,经她的诊断,笔者确实患了轻微的过敏性鼻炎,经过简单的治疗,症状完全消失,而且几年来再也未犯。这一细节被笔者适时“点”在节目中,大大加深了观众的印象,引起了观众的重视。
因此,笔者认为,谈话节目主持人不能满足于主持过程中不出错,顺利完成节目流程就可以了,而是要多挖掘这种语言中的亮点,扩大语言交流的空间,把激发观众的收看愿望和丰富受众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自身的追求。一些优秀节目主持人的主持创作之所以具有感人的魅力,能征服广大观众,主要都来自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知识的积累,有了这种积累,才能在主持的节目中游刃有余、发挥得当,创造一个个的亮点。
贯穿节目现场驾驭能力的空间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驾驭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整个现场的控制力和引导力,对整个节目的过程、节奏、内容、格调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节目话题一开始,主持人就要因势利导,以此来引领节目有序的发展,针对谈话内容有着不可预测性这一特点,主持人在整个主持过程中,要懂得如何对内容进行取舍,熟练地组织、串联节目,做到紧紧抓住主题,把握节目的整体走向。这其中包括引导话题、调度情绪、协调气氛、拉近嘉宾和场内观众的距离,并激发他们的谈话热情,引导嘉宾达到最佳的表达状态。
往往一场原本没有头绪的谈话,可能因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的介入就有了自己的灵魂。主持人就是一个穿针引线的角色,比如,当一个话题应该结束了,他随即可以引导节目自然地承上启下,开始下一个阶段的话题;当遇到嘉宾在节目中滔滔不绝、话题开始偏离主题的时候,能及时地予以劝止、引导。再比如,有些参加节目的嘉宾由于紧张,担心对主持人的提问答不上来或答得不好,对主持人存有戒备心理,也不利于节目的进展。这一切,都需要主持人下点工夫,缓解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使嘉宾能最大限度地充分表达想说的话,同时,主持人还要善于发现嘉宾只言片语中的闪光点,使谈话主题的表达更趋于完善。这就是主持人具有的牵制力和引导力的重要部分,它是主持人的组织能力、人文魅力和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因此有人说,主持人的形象就是栏目的形象。
创造外在形象塑造的空间
这里所指的外在形象自然是主持人最基本的服饰、化妆、发型等,这同样能体现一个主持人的文化素养。谈话节目主持人既不是新闻播音员,也不是娱乐节目主持人,因此其外在形象应当区别于以上两种,应介于职业化和生活化之间,既不能追求时髦、过分夸张,又不能正统刻板、过于职业化。颜色也不应以黑深色做基调,这会给人以压抑感,应以柔和的中性色为主,如果脖颈较长,可以着小高领的衬衫,既亲切又不失庄重;身上不宜佩戴过多的饰品,可以别一只样式可人的胸针作为点缀,以淡妆、生活妆为宜,发型应遵循自然略加修饰的原则,切忌夸张的发型和头发色泽的改变。这样就很容易与嘉宾有亲近感,在视觉上让人比较舒服,也弱化了主持人的存在感,强调了形象与谈话风格的一致性。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主持人在与嘉宾近距离沟通时,身着一件时髦的无袖衫或露肩衫,胸前的大小饰品亮光闪闪,势必会与谈话对象在形象上造成很多反差,就容易产生距离感,也会妨碍沟通交流。因为谈话节目的主角是嘉宾,只有突出不同的嘉宾,观众才不会产生审美疲劳。对嘉宾的尊重就是对受众的尊重。这在某种程度上衡量着一个主持人审美和形象塑造的功力。
综上所述,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不是与嘉宾的简单提问对答,而是要能够发挥魅力,充分调动和激发参与者的谈话热情,又要有相当的能力控制节奏和语向,激发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使节目围绕中心话题有序发展,是对一个主持人文化素养、知识储备、随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技巧的充分展现,也就是说,主持人的综合功力决定了谈话节目的最终成功。
(作者单位:洛阳电视台)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