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勃勃生机使纸媒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时效性、海量性、便捷性、互动性以及视、听、阅一体等都让新媒体占尽先机。虽然数字技术的应用,让报纸采编流程、版面设计、彩图制作、印刷出版得以蜕变,但纸质读物的属性依然未变。无论纸质读物还是电子读物,它们都是内容的载体。人们选择什么样的承载方式来满足对变化着的社会环境的认知需求,除了因时因地便利与否和个人喜好的因素以外,内容质量才是各种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为吸引读者,赢得读者,纸媒如何通过内容创新使原有优势变为强势,视点取向至少有三个方面:
做强主题新闻
传媒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作为传统纸媒,必须提升传统优势成为强势,充分展现“时代主旋律,民生大视野”,必须打造“政经权威大报”,着力做好“出色主题新闻”,进一步增强权威性,提高公信力、美誉度。时代的新发展呼唤传统纸媒深化改革,人民的新期待要求传统纸媒持续创新。
传统报业集中了业界的精英人才,有着强大的采编队伍;传统报业有多年积累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有数十年的品牌优势。资深记者编辑的深度报道和思辨性文章是传统报业的“独门利器”,尤其是以党报为代表的纸媒,充分发挥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围绕不同时间节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做大做深主题新闻。把反映时代脉搏、变化的重大新闻事件告知读者;把人民群众需要解答的问题解析明白,让纸媒不仅仅是新闻纸,更是思想纸、观点纸。高质量的新闻,不管以什么媒介为载体,发出的都是会让人民信任的声音。
譬如,对建设中原经济区这一重大命题的报道,《河南日报》就很好地利用了自身的优势资源,多角度,分层次,全方位予以展开,以消息、通讯、专家访谈、评论、解读等不同形式,连续地、横向地、纵深地把“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这条主线;把“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的战略定位作了深入、细致、全面的宣传报道。不仅各级领导喜欢看,老百姓也爱看。尤其是权威专家、高端群体访谈和一系列强势评论,发出了令人震撼让人信服的声音,一时间,《河南日报》被很多读者收为珍藏版。
做强主题新闻,不仅要把党委和政府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结合起来,把党委和政府想说的与人民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还要学会从百姓的视角找故事,让报道内容充实起来,使重大主题报道有较强的新闻性、贴近性和可读性,就能更好地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做好鲜活新闻
如果说做好主题新闻是纸媒的看家本领,那么做好鲜活新闻理应成为纸媒的拿手好戏。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创新新闻报道是纸媒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闻创新是内容和形式的求新,更是思想认识和站位的提升。《河南日报》倡导记者下基层,写出了一大批高质量鲜活新闻,不仅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肯定,而且受到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称赞。这其中,也给如何搞好新闻报道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作为记者和编辑,除了具备敏感的新闻嗅觉,还要有知识和信息足量储备,站位要高,发掘事物内在生命力的能力要强,语言要新,表现形式要活。
鲜活新闻只出自于生产生活的一线,即最基层。须亲临现场去看,去听,细心体验,即少听汇报,多看现场;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多问问为什么,多做些比较分析;从表象到内在,由感性到理性;善于“哲学思考,新闻表现”,遵循规律,勇于创新。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中,鲜活新闻大量而层出不穷。只要记者带着“以人为本”的深厚感情,抱着为民鼓与呼,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进步的强烈责任感,鲜活新闻就会任凭笔下流淌,我们的报纸就会亮点频现,褶褶生辉。
做足有用新闻
报纸有没有价值,含金量高不高,是决定它能否拥有广泛读者、对读者能否产生持久吸引力的内在因素。一份报纸如果仅仅版面设计新颖、图文并茂,但刊载的信息大多空泛无物,人云亦云,套话连篇,缺乏可读性,一样吸引不了读者。我们讲新闻创新,就是要在做有用新闻上下工夫。一份能让人民群众真正受益的报纸,就必须做足有用新闻。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新闻媒体只有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和现实利益,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的作品才有用,才有价值,才有生命力。
我们讲准确站位,主动融入,就是既要站高望远,主动融入全局,报道好党和政府决策部署的亮点,重要的经济社会活动亮点,各地推动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又要全方位更多地关注民生问题,主动融入民生问题,客观真实地报道和反映“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业保”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矛盾以及突出问题,敢于触及危害人民利益的不良现象。譬如,《河南日报》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对“4050”人员就业难、郑州交通堵塞等民生问题的连续报道,不仅提升了自身形象、凝聚了人心,而且激发形成了方方面面共同推动问题解决的合力,产生了良好效果,
作为领军纸媒的党报,要始终遵循党报姓党、党报为民的原则,落实好“讲科学、讲规律、讲法制、讲实效”的要求,既要唱响时代主旋律,又要拓展民生大视野,把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以做足有用新闻体现出来。做好“时政报道、民生报道、监督报道”,使三足鼎立有机结合,不断丰满起来、鲜活起来。让受众看了你的报纸,能陶冶情操,提升认识,帮助生活,指导工作。这就是纸媒的发展之路,创新之路。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