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纽约时报》中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特点,重点强调其倾向性的表现方式、形成原因及中国媒体的应对策略,并通过数据比较探讨西方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发展趋势。
关键词:《纽约时报》 亚运会 中国 倾向性
引言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2010年10月18日,温家宝总理首登时代杂志封面。外媒的突然“友好”,似乎预示着外媒涉华报道的一场变革。《纽约时报》是美国高级报纸的代表,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有着“档案记录报”的美誉,其刊登的涉华文章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选择《纽约时报》作为研究样本,旨在通过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1990年北京亚运会报道的文本分析,探索涉华报道的发展和趋势。
样本与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纽约时报》中对两届中国亚运会的报道。样本选择通过在EBSCO数据库报纸资源中找到《纽约时报》,并键入“中国”、“亚运会”两个关键词,分别检索出2010年广州亚运会报道76篇、1990年北京亚运会报道7篇。通过同题归纳,共选择2010年报道55篇、1990年报道7篇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
样本分析
第一,报道形式分析。通过数理统计及分析,亚运会的报道形式分为以下四种:体育赛事、承办及相关报道、评论报道、全球报道。具体数字表现为,2010年:42篇、6篇、5篇、2篇;1990年:3篇、2篇、2篇、0篇。可以看到,两届亚运会中关于体育赛事的报道分别占了72%和43%。这主要是由影响传播效果的五个因素所决定的。即传播主体、传播内容、讯息载体、传播技巧、传播对象。《纽约时报》这个传播主体必须客观迅速地报道体育新闻,满足受众急于了解赛事进展的心理要求,维护报纸的权威性及权威信誉。
第二,报道数量分析。在关于体育赛事的报道中,共有各国体育报道2010年33篇、1990年3篇;各项目报道2010年9篇、1990年0篇。其中中国的体育赛事进展情况得到了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