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拉奇的采访看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

2011-12-29 00:00:00许全亮
新闻爱好者 2011年7期


  摘要:奥里亚娜·法拉奇,被誉为“世界第一女记者”、“文化奇迹”和“当代最伟大的政治采访者”。本文通过研究其采访记,揭示出在她身上体现的采访人的必备素质和采访技巧:生物学家细致的观察能力、革命家不凡的勇气胆识、文学家深厚的文学修养以及政治家灵活的沟通能力。
  关键词:奥里亚娜·法拉奇 新闻记者 素养 采访
  
  奥里亚娜·法拉奇(Oriana Fallaci),意大利女记者,作家。由于她成功地采访了世界风云人物,被誉为政治访问之母,她的作品堪称20世纪后期的世界历史的见证人。作为活跃在国际新闻界的知名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在新闻采访上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干和敏锐的鉴赏能力。几十年的新闻采访培养、锻造出她杰出的采访技巧。本文试图透过她的采访记分析其身上表现出的新闻记者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把握细节——生物学家的观察记录。在采访中无言的传播——用以表情达意的动作、神态等生活细节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法拉奇在采访序言中常常会写出一些很细微的情节,让我们从中了解被采访人。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不同一般的观察力。
  她曾这样写与基辛格的交谈:“他问我最后一次在西贡(越南地名)看到了什么,当我回答说看到一支分文不值的军队时,他露出不知所措的表情。我可以肯定他是在演戏。”
  在描写约旦国王侯赛因时她这样写道:“国王的遭遇在他的脸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八字胡已经斑白,深深的皱纹说明青春已是遥远的过去。你曾看到过比侯赛因表现得更悲哀的脸吗?他的嘴角常常显露出沮丧的情绪;即使在微笑和大笑时他也好像处在悲哀之中。”“听到我提到的第一个问题后,他双唇紧闭,两臂微微颤抖。在我们谈话的过程中,这种反应出现过多次,而且每当我向他提出一些使他为难的问题时,他就作出这样的反应。看来他并不喜欢接受采访。”
  在对布托的描述中她这样说:“他的讲话会使你相信他的野心是崇高的,是为了真正建设一个无私的真诚的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当你参观在卡拉奇他的出色的图书馆时,你会发现有关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烫银精装书籍,被放在重要的、显著的位置。于是你产生了怀疑和怒气。对此,你又感到困惑,难道他内心深处的梦想是成为独裁者和等待有一天那些烫银的精装书籍对他进行歌颂吗?”她用自己的洞察力去验证对方讲话的真伪。
  犀利泼辣——革命家的勇气胆识。作为一名世界著名的女记者,法拉奇曾是比较激进的左派,她反对越战,同情越共,强调人权和平等,在第三世界国家,她曾普遍被视为反暴政、反集权、反专制的象征,受到热爱自由、追求民主人士的青睐。她常常能够问到要害,而且也有胆量问到要害,她能把别人只敢在背后悄悄质疑的问题面对面地提出来,如她采访阿拉法特“我们现在正待在约旦,阿布·阿玛尔(阿拉法特),我问您,巴勒斯坦意味着什么?巴勒斯坦国籍本身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它的地理边界也已经不复存在……在英国人和以色列施政之前,在这里的是土耳其人,那么巴勒斯坦的地理边界究竟在哪里呢?”众所周知,关于巴勒斯坦的地理边界是个极度敏感的问题,而法拉奇却直接将它摆在了其领导人面前。1982年,她采访以色列的沙龙,指控他轰炸平民:“我亲身经历了咱们这个时代所有的战争,包括八年的越战,所以我可以告诉您,即使在顺化或河内,我也没有见过像在贝鲁特发生的那么惨无人道的轰炸。”
  她的表现告诉我们,采访要的不是采访到多么重要的领导人的名义,而是作为记者从被采访人那里获得具有实质意义的信息,所以她有勇气提出质疑,去求得证实。比如她采访当时的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的问题:“像1973年伊朗国王迫使您强加给我们的那次臭名昭著的涨价吗?”“亚马尼,你们这样做给我们带来了灾难。请您坦率地说,您认为值得吗?”“亚马尼,有没有人对您说过,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反动派?”“这一点我早就明白。……例如,以提高石油价格来讹诈我们?”又如提问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因为你们经常采用残暴的手段,例如,对男人施行绝育手术(以减少人口)。甘地夫人,您赞成这样做吗?”
  二战的惨痛回忆,使法拉奇一直无法摆脱法西斯的阴影,她厌恶德国、厌恶法西斯和一切形式的极权主义。法拉奇充满攻击性的采访风格,主要源于她对这种权力的憎恨。在1976年出版的《风云人物采访记》中,法拉奇这样写道:“不管是流亡政府领导人还是民选总统,无论是杀人如麻的将军还是深受爱戴的领袖,在我眼中,权力都是一种不人道的、值得憎恨的现象……”法拉奇在采访他国领导人时常常表现出这种令人震惊的尖锐、泼辣和坦率。那么当她采访她所在国家意大利领导人时,又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以下是她采访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领导人朱利奥·安德列奥蒂时的部分问答:
  “或者可以通过用多种语言公布我们丑闻的办法来刺激旅游业,甚至以腐败的政治来取代拉丁情人对人们的吸引力吗?”“……但是这改变不了在意大利存在腐败的奇耻大辱。您改变了话题,丑闻是存在的,政党也卷了进去。”“安德列奥蒂,请听我说:为什么您要把您对天主教的信仰强加给大家呢?迄今为止,您一直在赞颂自由,现在您又想剥夺那种想法与您不同的人离婚的自由!这是自相矛盾的,而且是蛮不讲理的。要是您不喜欢离婚,您就别离婚!又不存在强迫的问题。知道吗?”
  精细描摹——文学家的表情达意。法拉奇的采访记由两部分构成:采访序言和采访实录。采访实录是法拉奇为了做到真实,避免断章取义而公布的问答全文,以此来表明客观公正。法拉奇习惯于用录音机录下访问中的全部问答,然后一字不漏地以原话形式全文加以发表,但会加上一个占一定篇幅的采访前言。
  采访前言是研究她的观点,包括她对意识形态方面的许多问题,甚至对一个国家或政党的前途这样重大的政治问题的立场和见解,还包括她对被访者本人的看法的重要依据。具体来说包括采访情况的基本介绍;采访的经过;对被访人的相貌特征及家庭的叙述等。在她的采访序言中丝毫没有政治文章中的那种枯燥干瘪,相反却充满了幽默和情趣。事实上,对那些政治不敏感的人来说,她的采访序言比她的采访实录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读她的采访序言有读小说的好奇、读散文的平和、读诗的激情。这完全归功于她富有文学家魅力的文字表达能力。而她的这种文字表达能力,尤其体现在她对人物的描绘上,她为每一个主人公都画了一幅独具特点的素描图。
  描写朱利奥·安德列奥蒂时她这样形容:“他彬彬有礼、热诚亲切地接见我;他使我放声大笑;他为人尖刻,但外貌并不凶恶。他那畸形的肩膀,窄小得像孩童的肩膀一样。他的短脖子几乎使人感到可爱。他那光滑的脸上很难想象会有胡子。他那柔弱的手长着蜡烛似的长长的、洁白的手指。他时刻处于守势:蜷缩着身子,把头缩进衬衫的领子里,像一个在滂沱大雨中躲在雨伞下面的病鬼,或者一只战战兢兢地正从甲壳中探头的乌龟。谁会害怕一只病鬼?谁会害怕一只乌龟?它们会伤害谁呢?只有到后来,我才知道我的害怕,正是由于上述这一切,以及隐藏在这一切背后的力量。真正的权威不需要傲慢、长胡须和大声呵斥,真正的权威能用丝带、谦恭、智慧把你勒死。”
  她这样描述侯赛因:“身材矮小,并没有使他表现怯弱,相反,健壮的体魄使他显得威严。他肩膀宽阔,两臂肌肉发达,双腿粗壮结实,简直像一头时刻在寻找交配机会的好斗的小公牛——要是一时忘记了他的面貌,你很自然地会用这个比喻来形容他。”
  法拉奇从不认为自己只是个记者,“想想吉卜林、杰克·伦敦和海明威,他们是被新闻界借去的作家……”她曾这样说。她出版过数本小说,代表作《男子汉》于1979年出版后累计印数超过150万册,有十四种译本,据此她获得了班卡瑞拉畅销书作者奖。她的《风云人物采访记》一书被美国的教授们作为讲解采访技巧的典范作品。解读法拉奇的新闻作品可以看出她丰厚的文学底蕴为其拓展了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文学的视点使其新闻作品更具穿透力,更善于多层次、多角度地审视和刻画事物,看到许多记者“看不到”的东西。
  
  机敏细腻——外交家的沟通应变。很显然,采访没有沟通,就像开锁没有钥匙。美国记者约翰·根室曾经这样说,“沟通的目的在于使被访人轻松自如,让他真正地说,而不仅仅是答。”记者必须努力创造相互信任和尊重的气氛,否则就有交流中断的危险。法拉奇作为一名出色的新闻记者,有她独特的沟通技巧。
  第一,法拉奇所有的采访问题中每一个独立问题提出之前,她都会提到对方的名字或职称。这样不仅可让对方意识到对他的尊重也可以提醒对方注意。正如俄勒冈大学的新闻学课程为参加实习的学生记者琢磨出一项采访技术:在几乎每句问话里都称呼对方的名字。
  第二,法拉奇善用弹簧式提问。在采访中,采取强硬态度,意味着你永远用不着为没搞到新闻而遗憾。如前所述,法拉奇虽以尖锐、泼辣著称,但她的问题也并不总是这样,她会把尖锐的问题与一般性问题穿插提问,就像外交家们时而强硬时而平和的外交政策一样。
  第三,作为女性记者的独特沟通见解。目光交换能够促进创造融洽气氛。美联社戏剧批评家威廉·格洛弗把眼睛称为“最佳谈话向导”。心理学家确认,女记者比男记者与被访人交换目光更频繁。一项研究发现,“与女记者相比,男记者得到的答复较少,女记者却从那儿得到的答复最多。”奥里亚娜·法拉奇相信,“只要你不滥用你的性别或像个女孩子那样办事”,一位记者身为女性是个有利条件。她时而板着面孔时而咯咯憨笑补充说明她的论点。
  角色认可——确定记者的定位。通过研读法拉奇的采访记,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首先,被采访者和受众有被培养的可能性。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在接受法拉奇的采访前都会阅读之前她“不近人情”的描写和尖锐泼辣的提问,但他们照样会接受她的采访。一是因为时间会让他们有心理准备,二是因为时间让他们习惯了法拉奇的风格。这证明了一个观点:采访者和观众的确有被培养的可能。正如法拉奇在描写亚马尼时说的,“是的,他愿意接受采访,喜欢名扬四海,但他不愿为这件事而冒风险。为此,在接受采访之前,他仔细地研究了我,就像研究笼中的一只老鼠或瓶内的一只昆虫,他揣测我的爱好、思想、毛病和弱点,以便在需要时加以利用”。既然被采访者和观众都有被培养的可能性,那么对记者来说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再坚持自己的风格,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其次,新闻记者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事实上,不仅是法拉奇的采访,所有记者的采访都会成为我们了解那些不可能与我们直接接触、交谈、沟通的人的一个平台。以采访国家领导人为例,记者的“无冕之王”的身份使之获得了与各国首领平等交流的权利,记者与政治集团没有事实上的利益纠纷又使之能获得与各国领导人沟通的机会。法拉奇人是意大利的子民,但作为记者的她则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子民,所以她能问臣民、下属、同僚、友邦都不敢问而且不能问的问题,可这些问题又常常是臣民、下属、同僚、友邦都想问并找出答案的问题。正如一位记者讲的:记者,甚至是新手,不应该低估他们自己的作用。他们是从专家通向公众的桥梁。专家常常不能直接与公众交流,因而欢迎见闻广博的发问者。一个优秀的记者应该是一个精明的发问者。
  参考文献:
  1.奥里亚娜·法拉奇[意]:《风云人物采访记》,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2.奥里亚娜·法拉奇[意]:《风云人物采访记续集》,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
  3.约翰·布雷迪[美]:《采访技巧》,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
  (作者单位:包头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系)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