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散文的创作及表现形式

2011-12-29 00:00:00张虹
新闻爱好者 2011年8期


  说起电视散文,其实就是文学作品的视听表现,是把电视和散文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涵盖两者的属性,把文学作品电视化、形象化,使文字这种书面语言符号变成具有一定形象化的文学形式。可以说,电视散文把读者在文学领域中的无限遐想变成了活灵活现的舞台艺术形象。电视散文创作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艺术加工行为,它包含了创作团队的整体构思、视角分析、艺术表现等诸多元素。下面,笔者简要地谈一谈自己在电视散文创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要把握视听艺术与文学语言的一致性
  电视散文主要是以解说加字幕的方式,把文字符号变成听觉语言。因为是散文,所以不可以脱离原有的文学作品,必须保留其原有属性,即文学的传播特点,以书面语言为载体,这就是为什么电视散文一定要将原来的书面文学语言以字幕的形式保留在画面下方。同时因为是通过电视传媒进行信息表达,所以又用有声的语言——解说来加以诠释。这种解说仍然要保留其文学的韵味,要以朗读的形式来实现与广大受众的沟通。因此,电视散文是一种独特的电视语言,它在画面空间设计上具有独特的优点。
  要保持散文的特性
  大家都知道,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结构上的自由,应该是电视散文和文学体裁的相同之处。在这一点上,应该说二者是有共性的,而且这是二者真正可以沟通的地方。在笔者创作的电视散文《故乡的南湖》中,为表现主人公与南湖主客体之间的沧桑巨变,通过相互穿插、文意贯通,把电视与散文紧密结合,在合理的框架内,使得这种新兴的电视文艺体裁在进行艺术表现时自由灵活、节奏多变,给电视观众一种畅快淋漓的感受。
  注意电视散文的虚实相映
  笔者认为既然电视散文是由画面和声音两大元素共同组成,“虚”和“实”都应在这两者中加以体现。那么,文字音符和画面镜像是以怎样一种方式呈现在受众面前的呢?
  “虚”与“实”在文字中的体现。所谓文字实,就是对有具体形象的事物、事件进行真实、客观描写。这种客观存在十分容易找到相应的画面,给人以直观感受。比如《故乡的南湖》中:“归德古城是我的故乡,我的家就在南湖的边上。”反之,如果描写多为一些抽象的概念,就很难找到对应的画面。这样的文字即为“虚”写。比如“久远的钟声和着现代的文明,让善感的心中纠结了太多太多的语言,却一时无法出口”等。
  “虚”与“实”在画面中的体现。所谓画面实,也就是用具体的形象填满视觉空间。比如在《故乡的南湖》中,“湖水、柳叶、张巡祠、八关斋”等物象就是一种画面实的体现。电视散文中画面虚,则具有相对性。因为如果没有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