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传媒组织,有利于牢固树立民生为本的观念,不断提高民生为本的舆论引导力,从而更好地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摇旗呐喊。创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传媒组织,一要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二要注重改革创新,探索新的形式载体吸引和鼓励传媒组织成员学习;三要建立长效机制,用制度促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传媒组织的构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习型传媒组织 意义 路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关键是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传媒组织,围绕改善民生这个中心摇旗呐喊,鼓劲助威。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传媒组织,牢固树立民生为本的观念
民生乃执政之本,作为传媒组织,要牢固树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观念,就必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传媒组织。首先,要深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系统掌握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理论源头上树立民生为本的理念。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翻身解放的理论宝典,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千言万语,归结到一句话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其次,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传媒组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导组织成员着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从而进一步内化民生为本的观念。
再次,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法规,进一步强化民生为本的观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了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具体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此基础上,十七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伟大意义和系列政策。法律法规是调整人们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对传媒从业成员和传媒组织同样有约束力。一切传媒组织和传媒从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种外在刚性的约束无疑强化了传媒树立民生为本的理念。
最后,要深入学习传媒伦理与道德。仅靠新闻政策和新闻法规的刚性约束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新闻伦理道德的软性约束。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尤为重要的是,新闻伦理道德可以将外在的行为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自觉,从而促使传媒组织自觉树立民生为本的观念。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传媒组织,不断提高民生为本的舆论引导力
社会主义传媒的首要功能是宣传和引导,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实现这一光荣的使命,必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传媒组织。通过政治学习,明确传媒努力的方向。通过业务学习,提高传媒引导舆论的能力。首先,通过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传媒组织,全面提升传媒从业人员的素质,为提高民生为本的舆论引导提供人力资源保证。传媒是一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性行业,传媒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我国传媒在向企业化、市场化转型的时期,面对国内外白热化的媒介市场竞争,在新技术飞速发展与运用的时代,尤其需要提高学习与创新的能力。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的新闻从业人员有55万人,其中具备专业技能和相应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所占比例极小。尽管众多高等院校设立了新闻、广告、影视、出版编辑等专业,为媒体提供了大量的后备人才,但他们不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并迅速成长起来。如果仅靠传媒从业成员个人学习的自觉性,那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学习型传媒组织,才能很好地解决传媒人才匮乏的局面。一方面,传媒组织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动员和组织全员参与学习;另一方面,传媒组织要建构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学习的效果。
其次,通过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传媒组织,不断增强传媒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为提高民生为本的舆论引导提供智力支撑。传媒的核心竞争力是媒体在整合和配置资源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传媒运作的内在的、本质的合规律性的认识,以及将这种认识付诸实践的超强的执行能力。知识性是传媒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是使传媒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关键。所谓的知识性就是组织中的累积